18.98万长城大6座带智驾,中大型四驱混动SUV

18.98万买中大型混动SUV,还带智驾和6座布局?说实话,第一眼看到长城这个定价时,我的反应和大多数人一样——这价格是不是少打了个”2”?但仔细琢磨一下,长城这次玩的可能是真格的。在20万以内的中大型SUV市场,能同时给到混动、智驾、6座的选择确实不多,这个定位倒是挺聪明。

18.98万长城大6座带智驾,中大型四驱混动SUV-有驾

先说说这个6座布局,长城这次确实抓住了用户痛点。现在二胎三胎家庭越来越多,5座不够用,7座又显得太拥挤,6座正好卡在这个甜蜜点上。第二排两个独立座椅,中间有过道,上下第三排不用翻折座椅,这个体验比传统7座舒服太多。而且6座还能享受6年免检政策,这点对很多家庭用户来说就是实打实的便利。你说这个配置放在18.98万的价位上,值不值?

混动系统这块,长城用的应该是自家的柠檬混动DHT技术。这套系统在坦克300、魏牌上都验证过,技术相对成熟。四驱版本能给到不错的脱困能力,油耗控制在6-7L左右应该没问题。关键是这个价位能给四驱混动,确实有点超出预期。要知道同级别的理想L7、问界M7这些,起步价都要30万出头,长城这是要用价格优势直接降维打击?

18.98万长城大6座带智驾,中大型四驱混动SUV-有驾

智驾功能这块得重点说说。长城在智驾领域布局不算晚,但相比理想、小鹏这些新势力,确实还有差距。18.98万能给到什么级别的智驾?按照长城一贯的策略,基础的ACC、车道保持、自动泊车应该都会有,但高速NGP、城市领航这些高阶功能可能就要选装了。不过话说回来,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基础智驾功能够用就行,毕竟价格摆在这。

这个定价策略背后,其实透露出长城的一些焦虑。新能源转型这两年,长城明显感受到了压力。坦克系列虽然火,但体量有限;魏牌转型不算成功;哈弗品牌在新能源时代也需要重新找定位。18.98万这个价格,更像是长城想要快速抢占市场份额的策略。用价格换市场,这招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很管用,但在新能源时代还行得通吗?

18.98万长城大6座带智驾,中大型四驱混动SUV-有驾

竞品分析来看,这个价位段确实是个空白区。往上看,理想L7、问界M7都要30万+;往下看,比亚迪唐DM-i虽然便宜,但智驾和豪华感差点意思。长城这次算是找到了一个不错的细分市场空隙。但问题是,这个空隙为什么之前没人填?是技术门槛太高,还是成本控制困难?

产品力这块确实有亮点,但也要看执行。中大型SUV的制造成本本来就不低,加上混动系统、智驾硬件,18.98万要做到盈利确实不容易。会不会出现为了控制成本,在一些看不见的地方偷工减料?内饰用料、隔音、底盘调校这些,可能就要打问号了。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便宜总有便宜的道理。

18.98万长城大6座带智驾,中大型四驱混动SUV-有驾

市场反应这块也挺有意思。18.98万的定价一出,估计理想、问界这些品牌内心是崩溃的。他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价格体系,可能要受到冲击。但反过来看,如果长城这个定价能站住脚,可能会倒逼整个行业重新审视成本结构。这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但对行业利润率来说就不一定了。

18.98万长城大6座带智驾,中大型四驱混动SUV-有驾

长城这次的策略其实挺冒险的。低价抢市场,但品牌溢价能力还没建立起来,很容易陷入价格战的泥潭。而且新能源汽车用户对品牌调性、科技感的要求比传统燃油车用户高,单纯靠性价比可能还不够。用户买新能源车,很多时候买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身份认同,这点长城还需要补课。

18.98万长城大6座带智驾,中大型四驱混动SUV-有驾

说到底,18.98万买中大型混动6座SUV,账面数据确实诱人。但这车最终能不能成功,还得看实际的产品表现和市场接受度。长城敢这么定价,要么是对自己的成本控制很有信心,要么就是准备用这款车做引流,后续通过选装和服务赚钱。你觉得这个价格是真香还是套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