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新国标实施,电池变大,刹车压力增大

听说9月新国标一上,电动车市场全线“进化”。雨后初晴的早市,一排排新鲜上柜的小牛、雅迪、绿源,统一亮着“能跑80公里”的广告牌。摆在门口的样车还留着油漆味,一旁老板正用脚试试刹车,又顺手拍拍座垫给客户看:“现在这电池,比以前能跑得远多了!”客户点着头,心里却犯起嘀咕:真能跑八十?踩刹车还安全不?

其实,续航和刹车这场“赛跑”,是从政策那边发令枪响起。以前电动车的电池20安时就算豪华配置了,我家那台老车刚到50公里就气喘吁吁,见着坡就犯困。新国标到来,电池直接升级到48伏32安时。按照电池容量=电压×安时数算,电量将近一千五百瓦时,理论跑80公里没毛病。实际操作嘛,马路杀手、风大天气、爬坡那个电量消耗根本刹不住闸。但厂家倒是心里有数,预留了点冗余,反正消费者图的就是那串数字。

表面变化呢,其实全藏在车重里。国标前55公斤限重,新规一放水直接漂到63公斤。“八公斤”,听着像减肥餐少加了一勺菜,对制造商来说却是电池的天堂。多出来的负重指标,准确落到换电池的头上。原来20安时的电池二十来斤,现在32安时的可以奔着四十斤去,亏得是电池,换成猪肉得多少火锅底料。生产厂家做减法一样得心应手——外壳塑料做薄、车架用更轻的钢材、脚蹬子省了还省下那一串链条和飞轮,愣是把能掏出去的每一克都让给电池。

当然,升级不是免费午餐。有朋友兴冲冲买了新车,提着四十斤电池上楼正锻炼肱二头肌。上路一试,发现电门更猛,刹车却不如从前那么“咬死”——其实很容易理解,整车加起来奔八十公斤,刹车片摩擦面积倒没多一分,惯性这事儿只听牛顿的。新款换了碟刹,听起来挺高级,但摩擦力定律也不是段子手,电池重了、刹车磨得快,维修保养只能更勤快。经销商倒是乐观:“小问题,多换几次片就好。”现实嘛,跟做人一样,负担多了,阻力也大。

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以前老款便宜三百,省电省心但得天天找插座。新款贵点,换来的是续航翻倍,长途骑手、快递员乐得合不拢嘴。有人觉得“能跑就是王道”,不惧价格上涨;也有老车主望着咋也装不上的新电池,心里嘀咕:也怪我车太老,青春没赶上好政策。

走进门店,20安时和32安时的电池摆一起,视觉冲击感比成长的肚腩还强烈。快递员倒是一点不客气地夸新车能多送二十单,那是真金白银,哪管电池沉不沉。只是楼道里上下搬运,估计得团购护腰带了。

衍生问题不止骑车人自有体会。小区里原有充电桩转不过新电池,物业开始换大功率快充,回收站老板满脸忧郁:电池报废量成倍增加,收了更多却没多挣。铅材料增量市场却没新利润,回收商心里念叨着政策不让人好过。厂家倒是淡定:“用户用得久了,自然会漏电,反正售后一条龙。”动一动一身汗,生活本来就是螺旋式升级,一步难。

说到新车外观,感觉也越来越像城市“移动电冰箱”,架子尖板眼,人情味却没原来那镜面脚蹬、招摇支架的点缀。修理工师傅旁敲侧击:“技术上是升级了,冬天保电有进步,夏天别贪便宜,杂牌电池出事麻烦。”老王打过新电池的官司——过保烧电池,厂家和用户拉锯推拉,最后“法院判一半、舆论骂一半”,谁都不痛快。

电动车新国标实施,电池变大,刹车压力增大-有驾
电动车新国标实施,电池变大,刹车压力增大-有驾
电动车新国标实施,电池变大,刹车压力增大-有驾
电动车新国标实施,电池变大,刹车压力增大-有驾

这里其实藏着新旧赛道的荒诞感。政策一松,新产品如楚河汉界;老车主成了时代边角料,排队等厂家下发升级方案,新车主则享受长跑快感,只是遇上刹车不灵的路口,靴子总悬着一半没落地。

所以说,每多一公里续航,电动车背后的变革就多一层叠加的烦恼。生产端、回收端、使用端都在重新平衡,哪怕是螺丝小到充电插座,也得配合新的电流规格来一遍“革命”。有得必有失,不过失在谁身上、得在谁心里,算盘打得比续航里程还曲折。

至于这个新规,是不是叫“技术进步”?用户图什么、厂家赌什么、政策考虑什么,都留在了每次蹬车、每次充电、每次更换刹车片的琐碎日常里。以后咱能不能开得更远、刹得更稳?电池越重,安全边界越窄,这笔账各家如何算才算明白?做人做事、造车修车,大抵道理都差不多:多一分追求,就多一分隐忧。

你说,电动车续航翻倍之后——刹车力道、城市节奏、个人习惯,究竟该跟上谁的步伐?又是谁,决定我们长路慢行时最终能否及时停下?时代总在提速,刹车这事,还是不能只靠侥幸。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