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突出一个疯癫,感觉所有人都被夺舍了。十月十一月扎堆发新车,这哪是发新车,这是下饺子,而且是往岩浆里下,就看谁的饺子皮更耐烧。大家不是在开发布会,是在举办飞升大典,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整个市场弥漫着一股“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悲壮气息,堪称车圈版的道诡异仙。
先说极氪001,老熟人了,这次改款,属于是修炼了新功法。什么900V平台,什么英伟达Thor芯片,什么千里浩瀚H7辅助驾驶系统。讲真,这些技术名词的价值,在普通消费者耳朵里,可能还不如一句“后排带按摩”来得实在。因为我作为一个真的开过老款001的人,我知道这车底子不错,像个练了金钟罩铁布衫的壮汉。现在车企的玩法就是这样,不管你懂不懂,先用一堆听起来像天书的黑话把你砸晕,让你觉得这玩意儿很高级,不买就亏了。
但现在车圈不都开始讲玄学了么,极氪001最大的优势,反而是它“真的存在过”。在这个充满了PPT造车和期货产品的魔幻时代,一款已经有25万辆车在路上跑,被无数车主用真金白银验证过的产品,本身就是最大的安全感。你说的那些技术再牛,能有25万个老车主帮你踩过的坑牛吗?至于那个辅助驾驶“小蓝灯”,我觉得这个设计才是精髓,跟奥特曼变身器似的,它一亮,你就感觉自己被一股神秘力量附体了,心里踏实。这才是真正的用户洞察,技术不重要,感觉很重要。
然后是smart精灵#5 EHD,这名字起的,我怀疑奔驰是请了什么密码学大师来命名的,生怕别人记住。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下才能念对。Smart,一个曾经靠小众和精致活着的品牌,现在突然搞起了插混,还整了个1615km的综合续航。这操作就很迷。这就好比一个天天在米其林餐厅吃法餐的优雅绅士,突然有一天跟你说,他要去街边摊卖铁板鱿鱼,而且还要把鱿鱼串到两米长。
不装了,摊牌了,Smart这是心态崩了。眼看着国内这帮新势力把市场这个大染缸搅得五颜六色,它也坐不住了,想下来一起玩泥巴。但问题是,你一个卖“品牌调性”的,非要跟人家卷“续航里程”,这不是用自己的短处去碰别人的长处吗?会买Smart的人,在乎的是续航吗?是在乎那个感觉,那种“我跟你们不一样”的优越感。现在你跟大家一样开始聊油耗了,那你的优越感在哪?这个逻辑就很拧巴。
接着看吉利银河星耀6,预售价7.98万起。坏了菜了,比亚迪的门牙都要被它崩掉了。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吉利这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7.98万,中型车,插混,酷似AMG的前脸。就问你怕不怕?
这就是典型的“掀桌子式竞争法则”。以前大家还讲究点武德,点到为止。现在不了,现在是闪电战,直接往你秦PLUS和秦L的指挥部扔压缩毛巾,沾水就变大,瞬间把你淹了。吉利这一招,根本就不是为了赚钱,它就是要把这个价位的水搅浑,让所有人都没法好好过。我作为一个需要考虑家用和钱包的中年人,看到7.98万买个中型插混,第一反应不是“好耶”,而是“他们图啥”?这种杀到见骨头的价格,最后倒霉的还是消费者,因为羊毛永远出在羊身上,现在图便宜,以后有的是地方找补回来。
然后是一堆新面孔,别克世家、长安启源Q05、风云T11,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别克搞新能源子品牌,上来就是中大型MPV,尺寸比GL8还大,这是觉得GL8的霸主地位还不够稳,要自己革自己的命?长安启源Q05更狠,十万出头的SUV,全系标配激光雷达。这是什么行为艺术?激光雷达的成本不要钱吗?这就像你开个沙县小吃,非要给每份炒饭配一克鱼子酱,就为了证明你用料足。图啥呢?图把隔壁兰州拉面老板气得心肌梗塞吗?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车企比作修仙渡劫可能有点中二,但你别说,还真挺像那么回事儿的。
风云T11就更有意思了,预售了半天,价格就是不公布。大哥,你搁这儿玩盲盒呢?现在这个市场,用户的耐心比金子还贵。你晚一天公布价格,你的潜在客户可能就被隔壁那个7.98万的家伙拐跑了。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营销策略,在以前或许是高手过招,现在就是自寻死路。大家都在拼刺刀,你还在那里秀花枪,同行看了也得傻。但凡犹豫一秒钟,就是对对手的不尊重。
最后说说比亚迪,宋L和宋Pro DM-i要改款。你看,老大哥也坐不住了。以前是比亚迪教育市场,现在是市场逼着比亚迪进步。换怀挡,加冰箱,上云辇-C,这些都是被新势力逼出来的。这说明什么?说明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永远的挑战者。你稍微一打盹,家就可能被偷了。这个蛊池里,不存在什么安全区。比亚迪的反击,肯定不是小打小闹,它一出手,估计又是一场血雨腥风。搞不好直接宣布宋Pro荣耀版再降两万,到时候整个市场都要一个趔趄。
所以,这波新车潮看下来,你会发现一个荒诞的真相:技术、品牌、历史,在绝对的“发疯”面前,都显得有点苍白。决定胜负的关键,已经不是你的车有多好,而是你有多敢“自爆”。你敢亏钱,你敢掀桌子,你敢用激光雷达砸死同行,你就有可能活下来。
那么消费者该怎么选?答案是没法选。你今天看中的车,明天可能就背刺。你今天觉得是天花板的配置,明天可能就是地板。最好的策略,可能就是不买。但人活着,总得有点念想,对吧?说起来,我昨天点外卖那个红包才一块五,感觉人生好艰难。所以,最终的购买决策,往往和产品力无关,而是一种近乎宗教的“信仰”。你相信这个品牌不会倒,相信它的审美,相信它能给你带来情绪价值,那就够了。
毕竟,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它所有的缺点,在你眼里,都成了“有个性”。这就是品牌玄学的最终奥义。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