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最近车圈一条消息挺让人挠头。smart品牌终于拿出了它的首款混动车——smart精灵5 EHD。我起初看这车的配置,心里半信半疑,这个售价能干过那些老牌竞争对手吗?说实话,价格还挺诱人,限时到手价16.99万起,但这车真的值吗?
再多聊聊我跑4S店的实际体验吧。那天门店里人挺闹腾的,大家都围着展车指指点点。我顺着车头看过去,封闭式前脸设计,确实有点电车特有的科幻感。四颗间隔排列的小灯一亮,挺板正。无框车门也够拉风,开着估计能赚不少回头率。不过它的隐藏式门把手,我闹了个小尴尬,伸手摸了半天,才发现得侧身轻触才能弹出来,体验感稍差。但好在整体设计细节在线,贯穿式尾灯那252颗LED一亮,夜间效果绝对能压场。
车内呢?说好了18.99万起售,标的曜石黑主题真的挺“啥意思”,但浅蜜棕就好看多了。中控最大的亮点是两块13英寸联屏,看着很气派,配怀挡设计更显得科技感十足。试试座椅才发现,它乍一看普通,其实挺“得劲”的,标配加热、记忆迎宾,舒适度够档次。要挑挑瑕疵,那中央岛台的50W风冷无线充电面板,手机放进去时的卡位设计没那么顺手。不过细问销售才知道,Max版用皮革和Nappa真皮包裹座椅,还能通风、按摩,再搭个味道说得过去的香氛系统,长途开车估计能“享受趟大爷待遇”。
动力部分让我比较纠结。这款车拿的是雷神电混2.0系统,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7.26%,理论上技术层面没问题。但1.5TD的动力在实际表现上会不会稍显单薄?我试了下零百加速,最快6.9秒速率还挺快。尤其它的综合续航能1700多公里,有点意思。但电池容量分20kWh和41.46kWh两个版本,我个人更推荐后者,毕竟纯电续航252km远比120km实用。尤其是支持30%电量到80%快充只需15分钟,这点让我觉得城里跑短途可能更无压力。但油耗亏电百公里只有4.4L,本来想说能省点银子,可考虑到日常高速路况下的表现,能不能继续保持稳定,还得实际用车往后再看。
智能部分,我得说几句。新车搭载smart Pilot Assist这套雷达芯片啥的听着先进,好比Ultra版还有36个感知硬件,能支持高速无图领航、城市记忆泊车,一顿复杂操作下来,理论够“高端”,可城市应用场景是否足够贴合普通人实际驾驶需求——比如糟糕的违停车情况、复杂交叉口环境,系统是否能做到及时识别规避风险,我有点担心。而豆包AI大模型和五屏游戏联动,说实话挺炫酷,但有点“花架子”的味道,普通家庭用户未必经常用得到。
另外对比竞争对手我有点发觉它的市场挑战不算轻松。哈弗猛龙PHEV、比亚迪唐DM-i这些车其实从价位上就开始“硬碰硬”。比如唐DM-i指导价才17.98万起,你说消费者会不会直接考虑“老朋友”而不是“新品牌”?更我还问了销售关于smart精灵5纯电版的销量问题,今年月均销量只有300辆,不算太给力。即便新混动车型带了点热度,凭这产品矩阵,能否扛起品牌销量的大旗,我还是有所保留。
不过提个题外话。如果你对多功能座椅感兴趣、日常用车扎根城市出行,smart精灵5 EHD倒是个不错的备选。它那插混动力和智能体验在同级车型里确实有一些亮点,只不过全系标配电动尾门、“入门级奢华型座舱”这种配置我觉得更偏向概念化营销,是否能契合每个用户需要,还真有待细斟酌。
聊到smart精灵5 EHD的定位挺微妙,它想要在配置端讨好城市家庭,也试图把纯电和传统燃油车的双重优势结合起来。但不管是综合续航数据还是智能驾驶硬件的运作细节,都需要长期反馈出实际表现,消费者需要的不只是“科技加持”,更多的是细致的生活用车体验的映射。追求个性化外观、智能座舱的年轻用户可以关注,但我更建议,试驾之后再做选择。车嘛,花出去的钱是实实在在的,体验可不能成了文字游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