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一早在楼下小区门口遇到邻居老宋,正扶着膝盖唉声叹气。我问他咋了,他边抽烟边咕哝:“听说银河M9预售出了,起步19万多点,比想象的还狠!”还别说,这车刚出来那天,咱们那几个微信群就开始琢磨起来——“5米2的车,价格竟然砸到这个程度,不愧是吉利,够能卷。”不过人家老杜在群里直接给扎心一句:光看外表热闹,具体配置掰开了都绕着高配转,那些豹子头条款都写在小字上。
后来我被撺掇着刷了几遍M9的配置单,说实话,一眼过去,乍看是全员高配,细瞅下去嘛,不少花头都在顶配、次顶配上锁着。比方说那双腔空悬,本以为全系会有,结果只见在四驱顶配上挂着,想买还得往账上多砸1万3的包。真论钱倒不是天价,可老马师傅在修车间常说,“日常城市走走,偶尔跑烂路,空悬其实特舒服——厂家就爱留一手。”
再说那CDC减振,说白了,就是高端的“路况调节器”,结果这货也孤零零给大电池款装了,小电池版你别想。其实师傅在底下钻车的时候,还告诉我:CDC用起来起伏小,跑山路或者城乡结合部搓板路感知最明显。“纯粹图个稳妥,别那么挑客气。”他嘀咕着。
顺便提下路况预瞄,据群里测试车主憋着高速试了,只有中高配有这玩意儿,提前读路,实际真到乡下有坑洼才显功力。低配连影子都见不着,“平时用不上就算了,遇见还真少不了它。”
咱们再回头捋捋驾驶辅助那堆,千里浩瀚H5系统算是这几年吉利的新宠。中高配全塞进去,听销售顺嘴一提,“这个系统在沪昆高速上,群友开了三四百公里都稳,连女司机都说不累。”奇怪的是,入门和次低配就彻底被排除了——连基础的高速领航都省了,群里都倒腾:你说没高配也行,能不能给个妥协的H3?可人家愣是一步不到位。
讲点舒适配置,前排座椅啥加热通风、座椅带点按摩,入门版送上来算厚道。但要说第二排也想来点“享受”,那得靠钱包说话。娱乐屏、冰箱、大5K中控,还是老套路,只在顶配头上“绣”,次顶配能蹭点光。说句方言,这毛子进门锁得紧,思路就不让你随便越界。我老婆坐在后排当时还叨叨:如果中配能选装点二排通风,日后带娃出门真能省事不少,可惜配置死活不松绑。
动力这边,EM-P插混标准给足,啥三电机四驱,高配那是顶天了。剩下单电机也挺利索。马力数、扭矩什么群友测过,开出去半道上地板油,7秒多,要说是纯新能源也不差。油耗有人跑出来4点几升,这价位能整到这样,块头又大,还带电池切换。“不过小电池就是够用,不嫌充电累用着才叫省。”我也没真试,照销售说的顶多混动,图个油便宜。
得提下,M9空间特别能唬人。三排不是盖板摆设,亲身体验坐进去也没累人——这倒真是实打实的本事。讲个冷知识,吉利当年“豪情”刚溜进MPV圈时,第三排还是一块“营地床”,现在直接能靠电动调。邻居王姨都说,带俩外孙去草地撒欢,“都能打开小桌板写作业。”
再有,底盘调校那套,说吉利玩不转的都是瞎吹。上一代宋Plus刚出来时,我开朋友的试过,整车滤震根本不是一回事。这次虽说空悬没普及,吉利基础功底在,平路开真挑不出苗头。保养时听师傅讲,后独立悬挂调得稳当,磨损慢,换件也便宜,像他们技术群已经扒拉出常换易损件配件编号了——售后这块能拉住口碑。
还有个冷门点。车主为了试第三排通风,用遥控APP远程抢了个酷夏日晒天,等了半小时,最后发现只有主副驾驶能开出风,后座只够暖风过场。“省钱省得真微妙。”群友们乐了,这配置是真的卡得死。
另外,听说M9电动门锁对老年人不太友好,常被误操作锁车。群里老人说,早上溜河,裤兜里无意踢了一下按键,解不了锁,最后还得用机械钥匙“捅两下”。这点小细节,年轻人不在意,年纪大的脾气顶起来就受不了。
说到底,吉利这次玩了把狠的,定价真够“杀”。但每个配置、每项福利都吊着咱胃口。群里都说,半个月之内,下订和观望的比例一半一半,不差钱的直接顶配,像我这种精打细算型的,还是背地里琢磨。小马哥悄悄发来一句,“说不定等正式交付那天,第三排能不能电动放平,到时再拍桌子。”
要是最后真出啥隐藏小升级,我会劝邻居别那么急,等两周,说不定还能捡个“大尾巴”。前阵子隔壁修理厂小顾还开玩笑:“再便宜都没用,能随时开进厂的才叫安心。”老宋只笑着摆手,“反正等上市那天,咱到店摸摸实车,给自己找个舒服的理由——花钱买顺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