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了,燃油车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当我在试驾场地上看到那台轴距长达2969mm的一汽奥迪A5L时,心里直犯嘀咕:这还是我印象中那个偏运动、偏欧范儿的奥迪A5吗?可坐进驾驶座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这不是“加长版A5”,而是一汽奥迪用37年本土经验,给中国用户写的一封情书。它不靠堆料,不靠PPT,而是从座椅泡沫厚度到激光雷达布局,每一处都透着“懂你”的细腻。更震撼的是,作为一款燃油车,它居然搭载了华为乾崑智驾®系统,把L2+级高阶智驾带进了油车阵营。这到底是技术突围,还是豪华品牌的背水一战?
外观:长轴距≠笨重,美感与实用的“黄金分割”
很多人一听“加长”就皱眉,觉得丢了原汁原味。但A5L的设计让我改观了。2969mm的轴距比海外版多了77mm,但设计师没把这77mm全塞给后排,而是巧妙调整悬垂比例,配合大轮毂和短前悬,视觉上依然修长灵动。最打动我的是那条源自奥迪TT的弧形车顶线,从B柱缓缓滑落,像一道凝固的风,把风阻系数压到了0.29——这数字什么概念?比很多电动车还低。
那天试驾正赶上暴雨,雨水顺着车身流线滑落,几乎没有滞留。我特意放慢车速观察,发现车门把手和腰线都做了微内凹处理,引导气流贴服车身。这不是“好看就行”的设计,而是空气动力学与美学的双向奔赴。有老铁问:“加长后操控会不会变笨?”我试了几个S弯,车身姿态稳得像贴地飞行,悬架支撑到位,转向精准,完全没有“船感”。
内饰:豪华不是皮多,是“坐进去就不想下车”
坐进A5L,第一反应是:这座椅,太会了。官方叫它“云感座椅”,我试坐半小时高速+城市路,腰背没一处悬空。后来才知道,研发团队采集了数千位中国用户的体型数据,在靠背到大腿的17个点位做了支撑优化。前排坐垫用了76.8mm高密度泡沫+18mm加厚海绵,软而不塌,就像家里那张用了三年还撑得住腰的真皮沙发。
副驾小姐姐直接尖叫:“这屏能看电影?”没错,10.9英寸副驾智慧屏支持独立播放,戴上蓝牙耳机,就是私人影院。我媳妇儿试完说:“以后长途再也不用听你放的摇滚了。”最惊艳的是那个9分区智能全景天幕,三重镀银技术隔绝99.9%紫外线,暴晒后车内温度低5℃。晚上切换“银河星空顶”,30色RGB灯光缓缓流动,孩子嚷着要数星星。豪华不再是真皮+木纹的堆砌,而是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找到自己的舒适区。
动力:6.2秒破百的油车,居然还能“纯电蠕行”?
启动车辆,第五代EA888发动机的声音低沉有力,200kW的最大功率让零百加速仅需6.2秒。一脚油门下去,推背感来得干脆利落,这才是奥迪该有的驾驶质感。但真正让我惊喜的,是它的HDI双电机全域智混系统。
这可不是简单的轻混。传动轴上的18kW电机能在起步时“推”一把发动机,红绿灯起步比旁边某德系竞品快半拍。更实用的是堵车时的“纯电模式”——车速低于30km/h时,发动机自动熄火,靠电机驱动。我在晚高峰实测,连续走走停停20分钟,发动机几乎没启动,车厢安静得能听见空调出风声。综合油耗低至5.3L/100km,这可是一台2.0T+四驱的B+级轿车。
有车友问:“混动不是电动车的专利吗?”恰恰相反,燃油车用混动,不是为了替代,而是为了优化。它保留了油车的续航自由,又吸收了电驱的平顺与节能。这才是理性消费的选择——不盲目电动化,也不固守传统。
智能化:油车也能“眼观六路”,华为乾崑智驾真香?
最颠覆认知的,是A5L作为燃油车,居然搭载了华为乾崑智驾®系统,支持L2+级辅助驾驶。我试了高速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设定好路线,车辆能自动变道、超车、进出匝道。最让我安心的是它的感知系统:2颗激光雷达对称布局,探测距离200米,雨雾天也能看清前方护栏。
更贴心的是激光雷达恒温自清洁系统。北方冬天,普通雷达容易结霜失效,但A5L的雷达自带加热,雨天还能喷水清洁。我在模拟泥泞路段测试,系统始终在线,没有“失明”情况。还有那13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360°无死角,窄路会车时,HUD上直接标出两侧距离,新手也能一把过。
有人质疑:“油车搞智驾,是不是噱头?”我反问:智能的本质是提升安全与便利,和能源形式有必然联系吗?A5L证明了,燃油车不是智能的“绝缘体”。它用实力打破了“油电不同智”的偏见。
安全:700万公里测试,只为一个“活着回来”
安全不是配置表里的数字,而是关键时刻的底气。A5L的车身经过700万公里实车测试,结构强度能承受6.04倍车重压力——相当于5台同级车叠在上面,座舱依然完整。我看过碰撞测试视频,B柱几乎没有变形。
更让我点赞的是中央气囊设计。侧面碰撞时,它能迅速展开,防止前排两人头部相撞。这配置在同级中极为罕见,却是真实存在的“保命神器”。我问工程师为啥加这玩意儿,他说:“中国家庭常夫妻同驾,孩子坐后排,我们得考虑最真实的风险。”
竞品对比:面对宝马3系、奔驰C级,A5L赢在哪?
我们拉来宝马330Li和奔驰C260L对比。3系操控仍是标杆,但内饰科技感略显保守;奔驰C级豪华氛围到位,但动力偏柔和。A5L的差异化在于:它用华为智驾补足了油车智能化短板,又用本土化空间和舒适性打动家庭用户。
比如轴距,A5L的2969mm比3系长轴版(2961mm)还多8mm;座椅舒适性上,A5L的“云感座椅”比奔驰的“基础舒适座”更贴合国人身材。智能化方面,3系和C级的L2辅助驾驶功能完整,但感知硬件和算法迭代速度,明显不如华为加持的A5L。
用户声音:真实车主怎么说?
我采访了一位提前提车的张哥,企业中层,家有俩娃。“以前开3系,老婆说后排挤,孩子坐久了喊腰酸。换了A5L,她说座椅像‘会按摩的沙发’。上周去郊外,NOA自动开完高速,她全程追剧,到目的地都没醒。”
另一位李姐是女车主:“以前觉得油车智能弱,但A5L的自动泊车太准了,窄车位一把进。激光雷达在雨天也没掉链子,安全感拉满。”
未来展望:燃油车的智能革命才刚开始
A5L的出现,不是燃油车的“绝唱”,而是智能平权的开端。它告诉我们:技术进步不该分“油电”,用户需求才是核心。未来,或许更多燃油车会搭载高阶智驾,实现“性能+智能+舒适”的三重进化。
但我也想问问各位车友:你会因为一套顶级智驾系统,选择一台燃油车吗? 或者,你觉得油车的智能化,是顺势而为,还是垂死挣扎?
如果你对A5L的混动系统、座椅细节或华为智驾的实际表现还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老司机我一定知无不答。顺便透露个小花絮:试驾结束,工程师偷偷告诉我,A5L的空调出风口声浪都调了三轮,就为让风声更“像自然风”——这细节控,服不服?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