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吧,这一汽正考虑要不要战略入股零跑汽车,大伙儿的骂战和猜测也是一波接一波。
前脚财联社刚报道说一汽打算买零跑车10%的股份,后脚两家当事主就出来表态——零跑那边用冷淡一词“无可奉告”,一汽更是直接扎心,“不属实”。
好家伙,这话说得,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怎么就感觉像玩狼人杀呢?
不管怎么说,这事闹得沸沸扬扬,网友盘点各种可能,分析过往合作细节,又琢磨产业格局,热度一下子拉满。
可细想,为什么风口浪尖总是“新能源圈”?一汽要不要入股零跑,这事本身就不只是钱的事,更像一场豪门联姻,背后有太多不为人知的算盘。
但说到底,谁在撒糖谁在打太极?谁是真正主导这局博弈的玩家?
问题说出来,味道才刚刚浓。
一汽这几年要说日子难过,也不是演戏。
“赛马制”大家都听说了吧,一汽跟东风、长安已经不止一次地被放在一起比,谁更有创新力谁就是亲儿子。
长安后来居上,升级成一级央企,身份立刻不同,一汽东风再牛也只能算中流砥柱。
核心问题是啥?说白了还是新能源的“大跃进”。
这年头没人和油车谈热情,都忙着冲刺电动智能化。
拿销量说话,一汽东风跟长安比起来,确实有点“同学你做得太好了,我只能仰望”。
你看长安跟华为勾肩搭背,东风也没闲着,生怕落队;
但一汽呢?除了和零跑签个谅解备忘录,几乎查无大动作。
这就像老字号饭店菜谱上突然多了一道外来特色菜,大家都盯着看。
国务院国资委其实也悄悄放了信号,让央企们加快并购、整合、抢核心技术,谁动作快谁就能卡住资源。
在圈子里都知道,新势力有的是冲劲和新招,一汽想跟谁牵手,选错了对象就成“剩男剩女”。
问题来了,啥叫“战略入股”?不是小打小闹,是真想要一块深度绑定的蛋糕;
新能源领域,谁敢说自己没有危机感?
一汽要突破现有格局,找新势力合伙人,不然自己生产线里可能就要发愁了。
掰扯到“零跑”这家伙,为什么偏偏是它?蔚来、小鹏、理想,看起来更有名气,怎么就轮到零跑登场。
其实答案早就埋好了。
三月份一汽跟零跑签过谅解备忘录,明确两步走:一方面双方技术互补,搞联合开发,另一方面再深入资本层次看看能不能把双方捆绑得更紧。
仅过了不到一个月,中国一汽通过电子招标平台把红旗品牌某产品的底层技术采购权给了零跑。
说到这,一汽跟零跑的合作已经不止停留在嘴上,项目已经落地,车都快要上市。
零跑在财报上也毫不遮掩,两家合作的车型已经提上日程。
如果把这一切都串起来,你很难想象一汽会一边给零跑技术合作机会,一边又把钱砸给别人家新势力。
资本层面讨论得风生水起,但零跑“无可奉告”,其实并不算否定。
而一汽的“没有这回事”,很可能只是话说得巧妙,毕竟像财联社所说,这事可能压根还只是内部传阅,距离国资委审批还有距离。
公司大了,啥都要走流程,投钱投技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搞定。
有意思的是另一则新消息,一汽红旗要用华为全栈解决方案,这是不是“脚踏两只船”?
难不成一汽准备“左拥右抱”,还是说在寻求更多话语权?
假如是一汽想自救,零跑的“灵活性”确实值得看重。
反过来看,零跑也缺“大树好乘凉”,和一汽绑定,既有资金又有资源,何乐而不为?
但吃瓜群众心里总有疑问,这场合纵连横,到底谁赚谁亏?
再说说这10%股份,真有必要吗?
其实去年Stellantis已经砸了十五亿欧元,买够零跑20%股份,还带走了海外业务独家授权。
现在零跑市值870亿人民币,10%股权差不多要花87亿。
这一汽要真花这个钱,就只是“小股东”,董事会投票权连零跑创始团队和Stellantis都比不过。
除非打一场持久赛,否则让人怀疑值得不值得。
一汽真正要的,其实还是技术,要的是那套新能源底盘和智能驾驶核心,买股份能买来这些吗?
不一定,像大众和小鹏合作,不用控制股权,只要捧一块蛋糕就能入席。
大概5%的股份,再加一个董事会观察员,成本低影响大,这才叫高性价比。
当然一汽也不能掉以轻心,万一零跑跟Stellantis之间签了什么“海外专属技术”协议,对零跑技术在国外用有没有排他?
毕竟红旗想“出海”,肯定不希望受限于合作协议。
目前公开信息也就说了海外生产和销售归零跑国际独家,零跑自己可以向零跑国际出口整车和零部件,还能拿生产许可费。
一汽估计早就在签备忘录前查得一清二楚,对技术的实际使用范围怎么可能不做尽调。
那话说回来,10%真的只是个传说,也许一汽的算盘里,出一半的钱,拿一倍的资源才是王道。
至于是否优先用零跑的技术,还是继续左手华为右手“新势力”,谁都说不准。
毕竟步子大了,不怕扯着蛋,不过央企的决策速度你们懂的,讲究的是稳准狠、不着急、不冒进。
真相到底是啥?
你问我,我只能跟你说,入股这事基本八九不离十,但股比没那么夸张。
5%,6%,也就这样,关键是流程得走完。
等国资委点头,所有文件盖章,才见分晓。
站在旁观者角度,这场局不是一个单纯的收购,更像央企和新势力的“强强联合”,象征意义重于实际股份数。
汽车行业老江湖和新秀玩的是心眼,一汽希望借零跑技术突破固有困局,零跑借一汽资源谋求更高格局,各自都想拿到自己要的“筹码”。
至于红旗未来能否再创辉煌,谁也不敢拍胸口保证。
不过,三大央企迟早要“合体”,红旗凭啥能坐稳高端品牌?
只怕将来的博弈更精彩,今天的合作不过是序章。
一汽入股零跑,最可能的结果是什么?
无非是传统车企和新势力之间继续试探、合作、互相借力。
谁能在电动智能赛道里笑到最后,不是先有股份、先有谅解备忘录就能决定的。
市场就是这样,你出招我拆招,谁都不敢说自己稳赢。
从长安升级带给一汽东风的压力,到国资委敦促进一步投资并购,再到华为全栈、新势力夹击,整个新能源赛道充满了刺激、诱惑、泡沫与可能。
双方都在等最合适的时机,谁先松口谁就先拿筹码,谁慢一步可能就要掉队。
这样的局,看着热闹,其实每一步都像下跳棋,稍有不慎就得被对手“吃掉”。
写到这里,观众们想必也兴奋得不行。
究竟是一汽先拿零跑“练手”,还是零跑主动寻求“大佬”庇护?
亦或者根本就是双方在博弈利益最大化,消息放出来也不过是试探水温。
一场好戏才刚刚开始,谁都不能玩得太明白。
以后车圈里的故事只会越来越多,“一女多家”“强强联合”“头号玩家”,你追我赶,隔三差五就是一场大新闻。
大家拭目以待,看看这场收购官宣到底会不会来,来几成,来谁家。
真要说最后谁赢,恐怕还是把路走宽,把蛋糕做大的那个。
吃瓜群众们,搬好板凳没?
有人问:假如你是一汽高管,你愿不愿拿8个亿去买零跑股权?
如果你是零跑掌门人,怎么看高大上的央企盯上你的小船?
究竟汽车行业新老玩家,谁能更快融入市场,谁能为消费者带来真正的价值?
你怎么看?
留言区见。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