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邻居老李的凯迪拉克CT5刚提回来时,院子里是一波围观。外观有点那个“棱角分明”的美式劲,玻璃反光就能晃得人睁不开眼。大伙儿都说,这车,气派,跟村口商务酒店门口那辆BBA不太一样——那会儿奥迪A4L还得小三十万起步呢,宝马更是“有钱人专属”,谁家孩子结婚才租一下。
记得那天晚上,微信群里几个车友还争论呢。王胖子问:“凯迪拉克这玩意到底耐不耐操?”修车的老高只回俩字:“废油。”隔壁小范说他表弟弄了一台X1,优惠完能十几万搞定,都吐槽说配置还没国产好,主驾驶座椅还是手动的,搞笑。讲真,合资二线品牌,除了造型,其他都被节奏带着走了。原来雪佛兰科鲁兹、标致408、起亚狮跑风头也根阔,现在见都见不着。
插一下几个月前,表嫂差点买沃尔沃XC60,去新城区4S店问下来,活动期不到25万,大促销还带换电池(据说是冷门福利,维修师傅讲,啥时候电池出问题直接换新,不折腾)。她纠结半天,还是选了国产问界,群里都说,“新势力的智能驾驶,跟外国车不一回事!”倒也是,最近人人都馋理想L7那种“语音开空调,屁股不用动”的午后体验。你喊小米SU7也是满街跑。
有个冷门话题,看车时经常踩坑。前两年,一线豪华品牌还真是高高在上,奥迪A6L没个小四万优惠出门都难,听销售瞎吹:“你这预算,不如等等明年库存。”结果今年裸车价一出来,三零开头,简直不敢信——邻居老梁说,“当初还加价呢,现在都降价送贴膜。”但话说回来,即便BBA这行情,销量也没如前,师傅打趣:“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嘛。”
插叙一下,前阵子西坛那间修理厂,师傅张叔收了辆讴歌TL车主换车,来时候发动机故障灯亮、后备箱锁死,零件咋都买不到,问车主才知道,“原厂配件还得日本发货,贵得离谱。”张叔说,这种车后面买起来便宜,养起来闹心。有回微信群里传,谁家表哥新买的捷豹,装逼两月,最后开回老家的路都嫌底盘太低,损路牙子一堆人喊疼。有道是,这些牌子外表光鲜,内里麻烦多,冷门车没人懂,师傅也不愿修。
说电池这块吧。自主品牌新车现在不讲电池包电加热都不好意思发朋友圈,有的还能OTA升级,配置多到看花眼。而二线合资还停留在“定速巡航算高级”“倒车影像不给加”的年代,师傅私下里聊,“有些车方向盘加热都没,冬天冻得手哆嗦,早被国产完爆。”还有一事儿,听说凯迪拉克的主动降噪原来好使,群友阿强自测结果:“高速开窗听歌,还是有嗡嗡响。”
插句话,据说现代那台伊兰特现在还能撑场子,主要是质量不赖,但也快成老年人专属。马自达有点意思,群里传喜欢买它的多半对AT变速箱有执念,还爱研究转速,兴奋得跟研究所博士似的。有人讲,这年头国产吉利星越L、长安CS75 PLUS才是“性价比卷王”,合资二线连面都见不着,外观老套,配置老气横秋。
又说事故那事儿,一年前隔壁村的新手小伙子开沃尔沃撞进绿化带,安全气囊全弹出来,他还挺佩服这玩意“抗造”。听说维修师傅加了句:“修起来不算便宜,但救命线还在。”确实,沃尔沃安全口碑这几年也是靠老底撑着,电车智能安全再怎么吹,老一辈还是信这套。
当下行情说实话,国产新能源卷得让人眼花,价钱一下地、一线合资也连跳水,二线合资豪华就更尴尬。买车前有人劝,“挑热的买,别图稀罕,售后拖着你几天,零件连4S都犹豫进不进货。”看这势头,有牌子连代理都撤了,去年邻居的讴歌RDX进厂愣是半个月没配件,天天骂娘。
说归说,老李那台凯迪拉克现在还偶尔洗洗擦擦,坐进去还是有点那种“美式奔驰”错觉。只是每次保养换机油时都感叹:“养个冷门车,就是得有点钱。”朋友圈里偶尔还有人发他们家二手捷豹被收车贩压价,唉,辉煌已成过往。门口这几年倒是国产车换了一茬又一茬,路上常见,谁还谈这些曾经的“外国的月亮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