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新能源车市场已是红海,卷得比地铁里下班人潮还凶。但在2025年第二季度,小鹏汽车给出了一个足够有趣的答案——硬核增长,盈利可期。这则财报,不单是一堆数字的机械排列,更像是于硝烟满目的暗流市场中,一声意味深长的鸣笛。
先看亮点:第二季度总收入182.7亿元,同比增长125.3%,环比增长15.6%。车辆销售收入168.8亿元,同比增长147.6%。最令人咂舌的是交付量,103,181辆,比去年同期飙涨241.6%。这意味着什么?小鹏不是光会造宣传片和PPT,更在现实土地里一辆接一辆地卖出了车。
有人会说增长容易,赚钱难。小鹏也深知生意的艰辛世道。于是,财报里的关键数据悄然亮起了绿灯:整体毛利率飙至17.3%,创历史新高。更妙的是,车辆毛利率也涨到14.3%,环比多了3.8个百分点。净亏损方面,数字缩到了4.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12.8亿元的窟窿,已是天壤之别。换句话说,小鹏正踮起脚尖,窥见盈利的曙光。
外界的猜测也不免浮现:今年第三甚至第四季度,小鹏能否就此收刀入鞘,成为继理想和零跑之后的第三名盈利新势力?如果顺利,他们将在车圈新旧秩序间,再次添上一把火。
爆款成绩并非孤木自撑。技术创新,是小鹏的核动力。OTA升级XOS 5.2.0,让用户享受“全国畅行”的XNGP智能驾驶,打破了地图边疆的封印——这不是遥远的科技幻想,而是今天用户市井日常。与大众汽车集团联手,在电气/电子架构(EEA)技术上取得新突破。既能与国际大厂比肩,又能靠技术输出斩获额外收益,堪称里外都要的局面。
当然,数字再亮丽,如果没有“子弹”,一场持久战终究难撑下去。于是在资金储备层面,小鹏也不含糊——截至6月底,持有现金、投资和定期存款合计达到了475.7亿元。这意味着什么?无论外面的巷战如何激烈,研发和全国扩张都不至于半路断炊。弹药箱满格,胆子自然也就壮了。
所有高科技品牌的落地,归根结底都绕不过服务和触点。小鹏的全国677家实体销售门店遍布224座城市,比去年多了66家。自营充电站也拓展至2,348座,其中有1,304个是S4、S5超快充。这张服务网,铺得比新茶饮还细,更方便用户随时补能。
或许有人会冷笑:再多的数据又能怎样?在新能源车标志性问题——盈利能力面前,所有故事都要以真金白银收场。小鹏正在用一行行清晰的数据和一辆辆真实的交付回应。车圈的淘汰赛才刚开场,真正的实力派,不是烧钱拼命砸广告,而是让高毛利和降亏损成为常态,用技术和服务编织未来护城河。
时代推着企业狂奔,新能源玩家们都说要改变世界,但最后只有为数不多的品牌真的变成务实的长期主义者。不谈情怀炒概念,小鹏拿出的,是业绩的积木,是技术的齿轮,是服务的经纬。
盈利门槛近在咫尺,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小鹏没有高调宣告“赢麻了”,但用一场漂亮的财报,告诉所有观望者:新时代汽车领头羊的门票,已经捏在掌心。谁能笑到最后?也许要等下一个季度见分晓。但可以肯定:小鹏已不是那个只会讲未来的讲故事者,而是把明天变成今天的实干派。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