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极氪 7X 与领克 Z20 的 Euro NCAP 五星安全报告出现在布鲁塞尔的测试中心屏幕上时,一个标志性的时刻悄然到来——这是中国汽车品牌首次在欧洲本土的 "安全圣殿" 中,以双车同获最高评级的方式打破百年汽车工业的固有认知。欧洲作为现代汽车的发源地,其安全标准向来被视为全球汽车业的 "珠穆朗玛峰",而此次中国车型的突围,绝非简单的产品认证成功,更是一场关于技术标准、制造体系与企业价值观的全面输出,标志着中国汽车全球化进入了 "标准输出" 的新阶段。
欧洲标准的 "铜墙铁壁" 与中国品牌的破壁之路
欧洲汽车市场的准入壁垒,是全球汽车品牌最难翻越的 "城墙"。这座城墙由三重防线构成:百年积淀的技术话语权、近乎偏执的法规体系,以及消费者根深蒂固的本土信任。自 1886 年卡尔・本茨发明汽车以来,欧洲车企始终主导着全球汽车安全标准的制定,从最早的安全带强制安装法规到如今的自动驾驶伦理框架,每一项规则的背后都凝结着欧洲工业的技术傲慢。
2023 年实施的 Euro NCAP 新版标准,更是将这种严苛推向极致。新增了众多场景化考验:车对车十字路口碰撞、测试车和被测车车头对撞,以及测试车和摩托车碰撞的测试等,明显对FCW AEB要求提升。升级都意味着场景更丰富,罚分更严苛。举个简单的例子,20版口算题错一题扣半分,23版口算题错一道扣1分,同样的水平放到23年之后分数就会更低。这一标准直接导致当年三款欧洲本土电动车折戟。所以当极氪7X获得五星安全认证的消息传回国内时,无疑是对所有国产品牌的一计强心针。
从 "中国制造" 到 "中国标准" 的体系化胜利
剥开五星评级的光环,极氪与领克的突破本质上是一场体系化能力的胜利。单一技术的突破或许能赢得某场测试,但要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必须构建从研发到制造的全链条竞争力,这正是中国汽车工业近年来最显著的进步。
吉利浩瀚架构的 "全球同步研发" 体系堪称典范。位于瑞典哥德堡的欧洲研发中心深度参与了极氪 7X 的安全方案设计,其中不乏曾任职于沃尔沃、博世等欧洲顶尖企业,他们深谙欧洲安全标准的底层逻辑。
供应链的 "欧盟化" 布局同样关键。极氪7X搭载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采用CTP3.0技术,电池包与车身一体化设计,并通过“十宫格”铝挤侧碰防护结构降低侧撞风险。实测中,在-10℃低温环境下,极氪7X的续航衰减幅度控制在22%以内,冬季用车也能安心。
价值观输出:用 "透明化" 打破偏见的认知革命
在欧洲市场,比技术壁垒更难打破的是认知偏见。一项针对欧洲消费者的调研显示,仅有 38% 的受访者认为 "中国汽车的安全性能值得信赖",这种不信任感源于信息不对称与长期形成的刻板印象。极氪与领克选择 Euro NCAP 认证,本质上是一场用透明化对抗偏见的认知革命。
与部分品牌为了在海外谋名声“大方增配”的做法不同,极氪 7X 在欧洲市场甚至可以说是“减配”,因为目前海外市场车型都没有提供千里浩瀚H7方案,也没有配备激光雷达的版型。然而售价却比国内贵了不少,欧洲起售价5.3万欧元,合人民币超40万元。这种不走寻常路的策略,反而因为品牌实力成功吸引欧洲用户买单。
极氪 7X 与领克 Z20 的欧洲五星评级,与其说是 "踢馆",不如说是中国汽车工业向全球发出的一封 "邀请函"—— 邀请世界用新的视角审视中国品牌的技术实力与责任担当。当中国汽车从 "产品出海" 进阶到 "标准出海",从 "性价比优势" 转向 "价值体系输出",全球化的故事才真正翻开了新篇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