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77万起步的“理想”,824辆出货的“现实”猛士科技的豪华电动越野路,为谁“猛士”?
63.77万元,你能买半套北上广的小破房,还是能买一辆国产号称“国货之光”的硬派新贵?但别激动,咱们说的是东风猛士的第一款电动越野车917。开个天窗说亮话——2023年,这车只卖出去824辆。好家伙,这要是开到东北老铁家门口,指定得被围成“稀罕物”,都能当年货展展览了。你说理想和现实差多大?少年踌躇满志地上场,结果第一锤下去,直接“砸锅”。猛士科技这场“拔高局”,到底拔歪了哪根筋?曹东杰离任的背后,藏着东风系新能源转型的大野心,还是三十年老树要发新芽时的扎心疼?咱不能只看败局,要扒一扒猛士奇观,翻翻这本教科书级别的泪目案例。
一边是国产电车高歌猛进,一边是猛士917背着光环跌了个大跟头。曹东杰当年上任时,言之凿凿,“中国豪华电动越野,第一车!”网友没少调侃上市限量发1687,销量预订都得抢号。谁知最后一查,全年累积只卖出824台。别说“超越路虎卫士”,半数都没完成。原本架势十足的品牌发布会,等数据一出来,硬生生变成了高端电车届的“社恐分享”。有意思的是,明着是猛士不行,暗地里,这不也是中国自主品牌冲高转型的“公测失败版”?可偏偏还有人不信邪,追问“什么?销量不好,那咱再杀个亲民价,反转可有?”高潮前得留悬念,且看猛士如何开大,能不能杀出重围?
咋说呢,猛士科技是真的不服输——由65万起掉头杀回32万上下,换装M817。据说这回直接搭载华为“全家桶”,什么乾崑智驾ADS 4.0,鸿蒙座舱5.0,直奔科技天花板。猛士917当初起售就嚷着要“奢华越野”,结果发现用户根本不吃这一套;M817索性放下身段、拱手请“大厂爸爸”来背书,力求高端不再孤芳自赏。华为给猛士的拥趸们“点了灯”,六成用户表示为华为技术买单,越野性能只是送的“小菜”。老百姓反应咋样?“真香定律”生效一小时,订单破万,可首周就卖229辆。千万别被“预售火爆”忽悠,等交付一落地,才是揭锅见底的时刻。
车市江湖真不是一根筋的事儿。放眼望去,方程豹8光今年七个月就卖了1.4万多台,坦克500更夸张,月均五千上下。猛士M817刚上线就得挑战“桥头堡”,房间里站满了搅局高手。除了售价冲在主流大路上,猛士还有个扎心事直营门店全线亏损,展厅都得分租给别的牌子。你梦总是要有的,但亏起来真叫一个“心梗”。东风汽车那边的新目标,一口一个“千亿级”,你看看这现实,别说奔千亿,能减亏都算是谢天谢地了。
表面上,猛士科技像是自救转型,席卷市场,誓要打场翻身仗。实际上,假性平静暗藏骨感。新款M817拉低售价,似乎人人可入,但30万元区间可不是软柿子。那可是比武场上的修罗区又豪又亲民,两头不讨好。你想抢传统豪华车客户,人家心里还惦记着三叉星宝马标;想圈大众用户,回头一比亚迪、理想、腾势、方程豹那技术、价格、品牌全都“人狠话不多”。老百姓打心眼里弄不明白,猛士到底是玩高端还是真入门?反正不是便宜的感觉,也没高级到“非你不可”。更让人心焦的是,整个渠道系统还在亏损,首店展厅变成了“品牌联合办公”,堪称新晋车企集体求生的真实写照。
而行业里还有不少犟嘴有人说猛士这波就是“活该”——谁让产品定位悬空、技术噱头贪多嚼不烂?也有人反怼,大环境那么卷,没人能拿下全部蛋糕,你没发现新能源越野原本就是伪命题?别说猛士,连蔚来、理想的创新跑法也还没把整个增程市场教育成功呢。这一圈下来,理想人人想当,结果先变成了全民投票评“最让人意难平”的品牌。啥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猛士科技这一路走下来,分分钟上演给你看。
正当外界一通唱衰,猛士科技却下了把豪赌。新车M817上市后半个月,居然一度登顶30万+价格区间的硬派SUV榜首。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华为的“军令状”起效吗?要说猛士这次学聪明了,果断拥抱行业大腿。华为代言+顶级智驾的组合拳,不光拉来流量,更直接转化成“下单动力”。但别慌,别忘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吨吨数据——偏偏30万-40万区间新能源车销量近一年狂跌,跌得最猛的就是30万-35万,直接下滑18%。这是说你们这些“高不成低不就”的新品别再自信高攀,卷人家腾势、BRABUS、坦克,人家稳坐江山;咱猛士中不溜秋,坐在门口自我感动。
而且猛士要“千亿级”,可对手才是真正的王者。坦克500一马当先,销量噌噌涨,猛士M817任务是四个半月卖1.5万台,单周还没坦克一个零头大。竞争压得人喘不过气,行业内卷简直成了夺命连环call。曾几何时,以为去亲民就能翻身,结局是发现,市场最卷的地方连喘气都带着杀气。华为都自信喊话“技术比场景难一千倍”,可技术能不能变成销量,还得“买单”的老铁说了算。你问品牌归属感?先熬过最难的渠道亏损,谈什么圈层文化,不都是空中楼阁!
看起来,猛士M817光鲜亮眼、新瓶装新酒,实则危机仍在暗处盘桓。渠道呢,依旧原地徘徊。直营门店亏损成了新常态,市场对价格一再下探反而更敏感。用户摇摆不定,有人冲着华为智驾买单,有人看见新车,发现“品牌故事不够打动”,掉头就走。给你举个例子,卖车的销售小哥都快成心理咨询师了有的客户就问,“比比亚迪哪强?科技拼不过理想,情怀不如坦克,咱到底图啥?”你说他冤不冤?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而更棘手的是,市场整体进入强分化。价格降档,定位模糊,豪华不豪华,亲民不亲民,猛士这个品牌就像夹在两片面包中的火腿,滋味只有咀嚼过的人才懂。这行业现象,我们不妨叫它“新中产品牌焦虑”一边是国货崛起的美好叙事,另一边是镀金梦碎的堆叠现场。2025年前七个月猛士只卖了689台,远远落后对手,“燃情”变成“难情”。
最后那点希望,只能悬在新任总经理和内部改革上。东风汽车的目标雄心勃勃,品牌实则“腰太软”,谁来扛起这面大旗,还真是考验人。营销网络的重构、品牌文化的再造、渠道的“止血”,层层都是大坑。照这势头,没人敢打包票,“猛士”符号还能不能立住,还真说不准。
说了这么多,你要是真信了“换帅如换刀、智能加持就是春天”,那你可能是把热点新闻当电视剧追了。换帅顶多像东北换锅包肉师傅,味道一时新鲜,但油还未热。新车再高级,品牌认知这事儿得一点点熬,炒方便面也得锅里有油水。至于华为光环有多猛,盖得住人家坦克500的肌肉味儿吗?这事儿早有人了“盘子大不是问题,胃口太好才难受”。恭喜猛士进入30万阵营,迈出豪横转型的“伟大第一步”。只是不知道下一步,是跳上新高,还是踩空更高的天坑?
至于猛士M817能不能在明年爬上销量新巅峰,不妨多留几个心眼,看看“真实的东风”是不是刮到你家门口了。别怪我当头一盆冷水,豪车这事,不光是技术堆砌和喊口号,品牌的脸皮子,原来也是“扯不烂”的。
30来万的国产越野,你到底愿意为了“华为全家桶”买单,还是咬咬牙掏钱信一把猛士的牌子?有人说“技术为王,价格到位,干嘛不买?”但也有人直呼“国产换壳、渠道心虚,一年只卖几百辆,敢买敢收拾服务啊?”你觉得,猛士科技这种又要高端、又想亲民的打法,到底是真勇敢、还是“精神分裂”?是该给国产新势力更多宽容,还是忍不住想问一句“你到底啥时候才能真正上道?”你怎么看?欢迎下方亮出你的答案,咱们好好唠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