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三菱汽车宣布结束与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的合资合作。曾经备受追捧的“日系汽车之王”,就这样跌出了神坛。
其实呢,早在东安三菱的股权被长安汽车彻底收购之前,这家曾经养活了大半个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发动机企业,已经不再光彩照人了。
以前呢,国内每十辆自主品牌的车里就有四辆用的都是三菱的“心脏”,那句“买发动机送车”的玩笑话,背后其实是这家日本品牌在中国市场长达二十年的技术垄断。
这个被国产车企亲切叫做“技术奶爸”的三菱,没想到在短短几年里,从每年卖十几万辆一下子跌到不足万辆,最终只能黯然退出市场,只留下了无奈维权的消费者和那些不得不失业的员工。
这篇文章的信息来自权威报道【鹤城晚报】【BT财经】【极目新闻】(具体来源在文末注明)。为了让内容更易阅读,个别细节可能经过润色处理,请大家理性观看,仅供参考!
中国汽车圈的“技术教父”
九十年代末的中国汽车市场刚刚开始以自主品牌为主流,而三菱凭借其发动机技术,早早地成为进入中国的日系车企之一。
那会儿国产车最缺的其实就是个“靠谱的心脏”。三菱供应的发动机,就像是一场及时雨,帮不少自主品牌解了燃眉之急。
在1997年,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公司的成立,专注于打造4G6系列发动机,这些机器很快就成了当时自主品牌争相购买的“宠儿”。
那会儿的汽车媒体说:“长城、比亚迪、江淮这些品牌的第一代车几乎都靠着三菱的发动机才能撑得过来。”
尤其是比亚迪F3,装上东安三菱的1.5升引擎之后,一下子变成了当时的热销爆款,年销量突破五万辆,搞出了自主品牌轿车的销售奇迹。
在越野车界,三菱简直算得上是个传奇。1996年,北京吉普自主生产的帕杰罗Sport(V31、V33款)凭借出色的越野能力,快速赢得了政府采购和武警部队的青睐,成为首选车型。
那会儿,要是能拥有一辆帕杰罗,真是不少人心中的梦想。
那会儿,三菱的帕杰罗可是越野界的传奇,被称作“海拔五千米以上都不带高原反应的神车”,连那最艰难的可可西里科考队都用它作保障车。开着这车的人,脸上都露出一种技术牛气冲天的样子。
那时候的三菱,根本不用怎么费劲宣传自己整车,光靠发动机业务就能在中国市场赚个盆满钵满。就像个严厉的家庭老师,为中国自主品牌造车厂上了发动机技术的第一堂课。
傲慢与偏见
就在自主品牌拼命吸收三菱的技术时,三菱却出了个大错——它一直把自己定义成“技术提供者”,而不是“市场玩家”。
这种想法,让他们严重低估了中国市场变化的速度。在他们看来,中国车企会一直依赖自己的发动机技术,所以觉得没必要花太多心思去了解中国消费者的真正需求。
那会儿,日本高层一直觉得,只要自己掌握了发动机的核心技术,中国市场的大门就会一直为他们敞开。他们对于在中国的同事提出的本土化建议,老是一副听而不闻的样子。
这种骄傲直接在产品里体现出来了。别的品牌都在努力为中国市场调整产品,可三菱一直固步自封,照旧自己玩的那一套。
拿欧蓝德来说吧,这款主力车在国内市场搞了九年,竟然没来个彻底的换代,内饰看着也过时,科技配置几乎没有,和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市场需求比起来,简直就像掉队了一样。
有车主在论坛上抱怨道:“我是2022年买的欧蓝德,一坐进车里就觉得像回到了十年前。那个小小的中控屏幕,反应那么慢,简直像泡杯茶都能喝完;内饰用的塑料感觉特别强烈,像是低配版的出租车一样。”
与此同时,咱们国内品牌可是 quietly在积累能量呢。比亚迪、吉利、长城这些厂商,一边还在用三菱的发动机,另一边也拼命搞自主研发,真是双管齐下。
当比亚迪推出热效率高达40%的骁云发动机时,这就说明三菱的技术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了。
更让三菱措手不及的是,中国品牌在电动化方面发展得飞快。2015年,当三菱还在努力推燃油版欧蓝德在中国销售的时候,比亚迪已经推出了第二代双模混合动力技术了。
等到三菱在2022年推出了第一款纯电动车阿图柯时,比亚迪的新能源车每个月的销量已经冲到20万辆的规模了。
三菱就像个课堂上打盹的老教授,等他醒来一看,学生们已经把他远远领在了后头。
错过时机的无奈退场
当三菱终于意识到问题有多严重的时候,已经错失了调整策略的黄金时机。
到了2012年,三菱和广汽集团合资搞了个广汽三菱,打算靠本土化生产来扭转局势。但是,当时的中国汽车市场早就不再是他们心中的那片蓝海了。
不仅是咱们自己品牌越干越厉害,好些其他国家的合资品牌也早就把市场搭建得挺稳了。
以后这公司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主要是产品线单一、更新慢,销量一直没能达到预期。到2020年以后,国产品牌在SUV市场全面发力,三菱的最后阵地也丢了。
2023年,广汽三菱发布通知,暂停生产进行整顿,员工可能会面临裁员或者岗位调整,公司累计负债超过14亿元。
2023年,公司改名为湖南智享汽车管理有限公司,那曾经代表荣耀的“辉煌”两个字,正式从合资企业的名字里撤去了。这一连串的举动,被业内人士看作是三菱彻底退出中国市场的信号。
在电动化转型这块儿,表现得真让人失望。首款纯电动车阿图柯刚一上市,原因归咎于价格偏高、续航表现平平、智能化水平不过关,反响可谓差强人意。
媒体试驾后指出:“阿图柯的智能化水平,连国内同价位车的三分之一都比不上,这样的产品实力还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吗?”
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们在这段时间里,真是拼尽全力想冲出个好成绩。比亚迪靠着刀片电池和DM-i技术,销量一下子爆发出来,蔚来、小鹏、理想这些品牌则在智能化方面树立了全新的标杆。
甚至连日系的丰田和本田,也都在加快在中国推电动化的步伐,动作频频。
三菱的败退,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对中国市场欠缺应有的尊重和敬重。它总觉得自己像老师似的,却没想到中国市场早已变成了一个有着自己特色的“优等生”。
结语
现在啊,以前依赖三菱发动机的自主品牌都已经搞定了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平台。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长城的柠檬平台、吉利的雷神电混,这些技术的性能参数都比当年那个“老师”强多了。
也许,三菱的经历最能证明那句话:市场从不会亏待一心投入的学生,也不会原谅骄傲自大的老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