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警察的世界里,“高配”这个词常常意味着预算紧张时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是没人向上级拍着胸脯许诺“装备升级”,只是等审批文件落地,可能新出的“第五代技术”早已被搞成了第六代。广州路边抓捕嫌犯时,我曾和同事吐槽:“咱配的这车,连‘天神之眼’都不敢想,后排零重力座椅,有没有不太影响抓人?”职业病附身,我看任何新车新闻,脑子里第一个反应不是豪华,是:这种车真能让人舒服/安全吗?所以,当看到腾势D9新版本将在成都车展期间发布、主打“豪华配置再升级”,我的兴趣点在别处。
八月的成都,车展热闹非凡。如果你恰好在展厅门口站了三分钟,会听到三种语言在互相碰撞:销量数据的自信、技术词汇的炫目、用户故事的温情。如果你根本不懂车,只需要掏出手机,搜搜“腾势D9”,很快被“用户近30万”、“三冠王”、“打破垄断”这些词汇砸得晕头转向。听起来这个车像是行业里的“现象级”,新版本更是“第五代DM技术”、“天神之眼”、“帝瓦雷声场”,光是名字就让人怀疑是不是在听科幻片。三年前刚上市的时候,它还在和合资品牌玩缠斗,谁能想到如今的腾势D9已悄然成为国内MPV市场的顶流,甚至在海外售价高达百万+人民币,新加坡买车的钱,都够在国内买两套房了。
事实比数据更有趣。腾势D9用户中不乏行业“大佬”——香港财政司、福耀集团副董事长、奥运冠军——买一辆就像入伙精英俱乐部。这种操作,给广告公关公司省下了不少案例册纸张。不过,作为旁观者我还是想多问一句:他们买腾势D9,是因为“云辇-C智能悬架”开起来像坐云端,还是“天神之眼”真的让人觉得比司机靠谱?还是其实只是为了彰显身份,好让人一眼看出这是“新能源MPV三冠王”?毕竟,在我有限的侦查圈里,“身份符号”远比配置参数能叫人安心。
把眼光拉回数字本身。2022年上市,两年拿下销量/保值率/满意度三冠,三年量产30万台。照理说,这是中国新能源车领域堪比“刑警铁军”的神速。销量之王的新版本又来了,还配备了油电双模式,最高续航1100公里,这种里程数让高速服务区老板都得抹一把汗,担心理发店、便利店生意被“一路直达”干掉。技术上说,第五代DM系统和云辇智能悬架确实代表目前行业前沿,不吹不黑:用插混技术缓解“续航焦虑”,前排后排巨豪华,智能驾驶让车主可以多关注窗外,不用紧盯方向盘。某种意义上,这比当年刑侦队配的那批“破案神器”实用多了,至少家用车不会被嫌弃“太重感应不灵”。
说到这里,嘴角难掩一丝黑色幽默。大家都喜欢看新车荣耀,但真遇到突发状况时,技术升级真的能替人“兜底”?“天神之眼”很美,但它能写进事故报告里吗?副驾娱乐屏再绚丽,警官坐上去仍然是盯着嫌疑人大后脑勺。你把MPV的舒适度标配到“帝瓦雷影院级”了,司机在高速上困得要死,音响能唱《刑侦大队之歌》吗?用技术武装生活,没错。但真遇见多元复杂的需求——比如既要开家长会,又要去机场接朋友,还要不小心被临检抓拍,哪一个更重要?技术能解决效率和舒适,但决定买车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自己的“安心感”——它未必和参数挂钩。
坦率说,腾势D9在中国的表现,已经让许多“20年合资垄断”的高墙有了一道缺口。可从业者私下交流时,有人关心:“这是不是又一波技术过剩?”老百姓可能更想知道:我买了这个最新版本,三年之后能不能不赔钱卖出去?上牌流程是不是跟海外一样“神秘”?高科技配置会不会像热搜一样,过三年突然沦为“昨日黄花”?别说,刑警队技术科也是常常被改革“追着跑”,设备刚入手,领导又说要换新标准,旧东西不能用——“升级”这事儿,在任何领域都带着一丝苦涩。
回头看看腾势D9的新版本,有人关心“价格区间是否合理”,有人追求“三冠王的荣耀”,更多人只是想让一家人坐得舒服点,少点焦虑。如果非要给这场豪华升级写一个结尾,我只想用案卷里的老习惯:一切证据都指向“进步”,但在实际生活面前,进步本身不是完美答案。如果不是实用就买不到尊重,如果不够省钱就没人关注续航,技术和现实的赛跑,会不会跟我们的破案进度一样,永远在奔跑,却永远不及案发现场的混乱复杂?
你说,车真的越来越像手机,硬件堆得越来越高,体验越来越智能。如果你是当事人,你会为腾势D9的新版本买单吗?是为了第四代还是第五代,还是仅仅出于“它够新”?在这个越来越依赖数据和技术做决策的年代,你相信一款车能带来的安全感、舒适度和身份认同,是由参数决定的,还是……别的什么?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