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雷军最近这个跑在聚光灯下的风光人物,其实心里也挺矛盾的。小米SU7的事情,按说不仅戳中了公众神经,作为科技领域的潮流领袖,他难道就能“稳得住”?凌晨三点的车祸,150公里的车速,全车烧穿、车门锁死……几乎是所有人对智能汽车最恐怖的想象之一,而这件事偏偏真切地发生在他一手缔造的小米汽车身上。
画面是什么样的呢?车主不幸丧生,路人砸窗砸到手都打不开车门。在悲凉奔溃的场景之外,网络舆论也炸了锅,大家都在盯着雷军看他接下来怎么回应。可是没想到,他却选择在2025年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甩出了一个大招——他说要“抵制黑公关”“打击网络水军”。观众瞬间懵了:我们不是来看你跟黑公关拼命搞清楚,现在是技术事故的问题!
要说“黑公关”这事大家也不是没耳闻。小米法务部今年5月份的时候,确实协助警方破获了一个组织化水军团伙。近万个虚假账号,用AI批量造谣,一心一意搅乱小米的车市营销。这事确实够恶心,雷军气不过也情有可原。可问题是,这起车祸并不需要那些虚假谣言来点火,出人命这事,真实得扎心。
从车祸发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周。舆论从悄声讨论变成了集中讨伐。大家关心的、质疑的问题从未改变:小米SU7车门在碰撞后为什么不能自动解锁?按理说主流车企早就有这种设计了——车速低于5公里就会自动解锁,这是基本常识。可是偏偏,小米就没有做到。这事不是胡编乱造,大伙怎么看不见监控视频、当场照片、甚至目击者的证词这种铁证咧?
懂行的都知道,车企并非从市场起家,小米之所以能杀入智能网联汽车这片江湖,其实靠的就是实打实的产品技术。雷军自己也一再强调:小米不是只会营销的公司,技术是底层逻辑。这话当然没毛病。可是,你忽略了一个问题,“技术力”不光得追求高精尖,还得守住最基本的“安全底线”啊。快可以,酷可以,帅也无所谓,但起码得让人能跑得出去吧?
尴尬的是,雷军的姿态不免有些“反天真的高”。这次谁瞎谁不瞎,网友们心里再清楚不过。每当小米的产品有不好听的声音、哪怕是铁证如山的小问题,公司的态度总容易让人感到别扭:第一时间甩锅“水军”“黑公关”,先不认问题,再强调节奏有问题,让人觉得有点没诚意。就在大会举办前几天,浙江媒体都直接点名了这一现象:“某些企业不愿回应技术细节,却过分高调喊打黑公关。”这话别说普通消费者听了后膈应,哪怕是行业大咖,心里也在掂量:这是不是在掩盖什么?
要细想起来,雷军不是没实力做技术澄清。这家公司有个自研芯片团队,人数多达2500人,研发投入更是高达135亿。不光搞定了智能汽车的SoC芯片,甚至开犬自家制造工厂——就这业务基础,连车门解锁原理给咱们拆一拆,难道都做不到吗?技术是优势,透明和坦诚也是竞争力。可惜,目前小米还没把这块价值盘活。
别怪大家苛刻。你想谁不想买个既有科技范儿又靠谱的车,这可不是面子问题,这是命悬一线的安全问题。而像小米这样的新势力车企,如果不能用技术硬实力调和信任危机,光靠喊“打嘴仗”去对抗公众质疑,最后怎么收场谁都不敢料。
其实这不是雷军讲没讲明白网络水军的问题,而是消费者要看到一个企业对自己技术问题的负责态度。水军很坏,但技术表现更是核心关键。不如趁早来个技术说明会:重点解决一下电池性能、车门设计、逻辑算法这些问题,甭管前期舆论咋样,专业过硬、数据详实,那信任还是能救回来。
也许雷军心里有个冲动,想通过营销手段压下舆论。但这事吧,企业的路可远远不止五年十年,长久所有核心竞争力都绕不开“实打实的诚实”。再好的车,如果失了信赖基础,消费者的目光也迟早会离开。所以话还是得挑明白,车门为啥死锁你得好好给个实在答案,再好的“首富创业故事”,对不起,拿命填窟窿真不咋得劲。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