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老总齐普策最近说了句重话,说欧盟2035年禁止售卖内燃机是“严重失误”,这话听着好像是在为燃油车打抱不平,其实更像是在抱怨:为啥是车企来承担减排的责任?
先谈谈这个禁令的问题,欧盟只留意汽车尾部的那点排放,却不顾电池生产时排放多少碳,也不关心加油站售卖的油干不干净,齐普策说得很实在:“壳牌和英国石油都没有减排目标”,其意思是为何车企拼命推进电动化,而燃料商却能安然无事,好比要求餐馆不准卖油炸食品,却任由炼油厂随意排污,此规矩本身就不合理。
再瞧瞧宝马的小算盘,他们口称禁令不佳,手上却不停歇,即刻要在慕尼黑车展推出首款新电动车,这便颇有意思——既不愿舍弃燃油车的老业务,还想在新能源领域分得一杯羹,毕竟到2025年还欲卖出250万辆车,欧洲市场尚在拓展,此时和欧盟较劲,不过是妄图争取些许缓冲时间,恰似学生埋怨考试过难,实则是担忧自身未做充足准备。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全链条减排”这件事齐普策称监管需涵盖整个供应链,这话并无差错,制造一块电动车电池,从采矿到冶炼,其碳排放量或许比燃油车行驶十年还多,要是仅禁止内燃机,却不考量这些隐性排放,那么所谓的环保便是自欺欺人,犹如把垃圾从客厅扫到卧室,看似干净了,实则总量丝毫未减。
然而宝马并非环保先锋,他们所忧心的压根不是地球,而是钱袋子,电动化需要花费好几百亿来建设电池厂、改造生产线,这些钱从何处获取?要是还能够继续售卖燃油车,哪怕是使用环保燃料的那种,转型的压力也会小很多,齐普策称“盲目确定日期没有益处”,换一种说法就是:给我们一些时间,等赚足了钱再进行转变行吗?
欧盟的这个禁令颇显一厢情愿,2035年尚有十年之距,然而诸多国家的充电桩比加油站还少,电池原料还被少数国家把控着,届时老百姓欲买电动车却无法充电,车企生产出车辆却卖不出去,最终还是得由政府来处置,这好似突然宣称全城只能使用智能手机,却不顾及偏远地区有无信号,此并非解决问题,而是滋生新问题。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这场“推诿大赛”的结果车企称是燃料商的问题,燃料商埋怨电网,电网抱怨政府未建够风电光伏,最终无人愿意担责,只能将截止期限越定越往后,齐普策说这话的时机也颇为微妙,恰在车展之前,既让自己有了存在感,又为自家新车进行造势——你瞧我们并非不开展电动化,而是认为得更为合理地去开展。
总而言之,禁止销售内燃机本身并无错误,错误之处在于仅将目光聚焦于汽车进行整治,真正的环保需全链条核算:生产电池时少排放些,炼制汽油时洁净些,发电时多采用绿色电力,不然即便马路上满是电动车,碳排放量也不一定能大幅降低,宝马的抱怨,实则是捅破了这场“环保作秀”的窗户纸——仅依靠车企自身努力,根本无法解决气候变暖的问题。
对消费者而言,无论政策怎样变化,购车之时仍得考量钱包与便捷程度,若环保燃料的燃油车比电动车便宜且充电也便捷,谁会在意它是否被欧盟明令禁止?齐普策的意思简单来讲就是并非我们不想进步,而是游戏规则太不公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