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S90官降16万!长超5米1、标配多层隔音玻璃、8AT变速箱,这波操作是“割肉求生”还是“诚意满满”?
各位车友,就在5月底,沃尔沃S90悄悄完成改款,然后直接甩出一个“王炸”:新款S90燃油版起售价官降10.6万元,插混顶配更是直降近16万,限时尊享价30.09万元起。这哪是降价,简直是掀桌子!要知道,老款S90终端优惠后都还在26万左右起,现在新款直接杀进30万内,连我这个天天看车的人,都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更狠的是,这不是终端暗降,而是官方明降。沃尔沃亚太区总裁说得明白:我们要让市场看清楚,什么叫“有诚意的豪华”。这话听着提气,但背后也透着一丝无奈——二线豪华的中大型轿车,真的快卷不动了。
外观:低调的北欧绅士,细节藏着“安全哲学”
第一眼看到新款S90,说实话,变化不算翻天覆地,但它那种斯堪的纳维亚式的克制美学,反而在浮夸的车圈里显得格外高级。多边形进气格栅换上了交错的斜向镀铬饰条,雷神之锤大灯还是那个味儿,但尾灯也终于跟上时代,换成了倒置的“雷神之锤”,点亮后辨识度拉满。
但真正让我上头的,是它的比例。车长5090mm,轴距3061mm,修长的车头配上短前悬、长后悬,乍一看还以为是后驱车。其实它是横置前驱平台,但L113(前悬长度)做得特别长,这就带来了两个好处:一是视觉上更优雅,二是碰撞时能提供更长的溃缩区,发动机也能更好地下沉,保护乘员舱——这,就是沃尔沃把“安全”刻进DNA里的体现。
我试驾时特意问了工程师,为啥不直接上后驱?回答很实在:“成本、空间、能耗都要平衡,我们更愿意把钱花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比如白车身75%以上用高强度硼钢。”这话听着朴素,但想想看,在AEB都快成标配的今天,沃尔沃十几年前就在全系标配,这份坚持,值不值?
内饰:老味道,但“料”真足
坐进车里,我第一反应是:这内饰,怎么还是“上个时代的”?竖屏、物理按键、北欧极简风,跟隔壁奔驰E级的三联屏、宝马5系的曲面屏比,确实不够“科技”。
但沃尔沃的强项从来不是堆屏幕,而是“用料”和“体感”。中控台上的实木饰板、门板上的织物包覆、座椅的环保皮革——这些材料不仅看着高级,关键是新车味道极小,我这种对气味敏感的人,坐进去完全没觉得刺鼻。
我特别喜欢它的方向盘,外深内浅双拼色,握感粗细适中,皮质细腻,开长途手不累。座椅更是沃尔沃的“祖传手艺”——人体工程学设计,填充Q弹又有支撑,跑过一次500公里高速,下车时腰背居然不酸,这在同级里真不多见。
音响?顶配直接给你19扬声器宝华韦健,人声还原干净透亮,听蔡琴的《渡口》,鼓点清晰,氛围感直接拉满。我试过不少豪华车的音响,能做到“不吵”已经不错,但S90是真的“好听”。
智能化:够用,但不激进
车机这块,新款S90终于换上了高通8155芯片,11.2英寸竖屏流畅度提升明显,支持单音区语音控制,能调空调、导航、音乐,反应速度比老款快了不少。
但说实话,它还是那个“实用派”——没有多音区、没有手势控制、也没有复杂的生态互联。你让它讲个笑话?它大概率只会说:“我在认真开车。”
这让我想起一位老车主的留言:“我买沃尔沃,不是为了让它陪我聊天,而是为了它能在关键时刻救我一命。”
所以,它的智能化不是为“炫技”,而是为“安全服务”。比如AEB自动刹车,早在十年前就全系标配,刹停速度也一直走在行业前列。现在大家都在卷“城市NOA”,但沃尔沃更在意的是:你有没有在低速路口自动刹住?有没有在夜晚识别出突然窜出的行人?
动力与操控:稳字当头,性能藏在插混里
燃油版S90还是那套Drive-E 2.0T+48V轻混+8AT的组合,最大250马力,360牛·米,零百7.2秒,油耗6.46L/100km(WLTC)。数据不炸裂,但开起来特别“稳”——油门线性,变速箱聪明,8AT换挡几乎无感,高速巡航特别轻松。
底盘是前双叉臂+后多连杆,虽然没标配空悬,但可以选装4C自适应底盘+后空气悬架。我试过选装版,过减速带时那种“柔中带韧”的质感,比很多标配空悬的国产车还高级。工程师说:“我们调校的目标不是软,而是‘可控’。”
但真正让我惊喜的是插混版。2.0T高功率+107kW后电机,系统综合455马力,709牛·米,零百4.9秒,纯电续航102公里,综合续航1412公里。关键是,它补上了沃尔沃没有四驱的短板——电四驱,响应更快,雨雪天更有信心。
不过,这套系统不是为省油设计的,综合油耗6.2L,跟燃油版差不多。如果你追求极致经济性,它可能不是首选;但如果你想要“安静+性能+续航”三合一,它确实是个独特选择。
安全:不是口号,是“全链路”守护
说到安全,我总听到一句话:“现在谁不安全?沃尔沃还能强到哪去?”
但我想说,安全不是“有没有”,而是“做多深”。
比如它的笼式车身,关键部位用硼钢,抗拉强度是普通钢的4倍;比如它的“丢轮保命”设计——碰撞时车轮自动脱离,避免侵入驾驶舱;比如它的WHIPS头颈保护系统,能在追尾时自动调节座椅,减少颈椎损伤。
这些,很多品牌没有,或者只在顶配才有。而沃尔沃,全系标配。
再比如,它的前后排都配多层隔音玻璃,不只是为了安静,更是为了在发生侧碰时,玻璃不易碎裂,减少二次伤害。这种“连隔音都在为安全服务”的思路,你服不服?
对比竞品:BBA的“56E”还香吗?
咱们拿最直接的对手比一比:
奔驰E级:内饰豪华,科技感强,但价格坚挺,优惠后也得35万+起,后排舒适性虽好,但安全配置不如S90全。
宝马5系:操控出色,动力响应快,但内饰用料偏硬,新车异味问题曾被吐槽,主动安全功能需选装。
奥迪A6L:性价比一向不错,但品牌形象偏商务,设计略显沉闷,音响和座椅舒适性也略逊一筹。
而新款S90,30万出头就能买到长超5米1、标配多层隔音、8AT、250马力、全时四驱(插混)、宝华韦健音响的中大型豪华轿车,你说它香不香?
但问题也来了:品牌力不如BBA,保值率可能偏低,4S店数量也少一些。你愿意为“安全”和“性价比”牺牲一点“面子”吗?
用户真实反馈:有人后悔,更多人说“真香”
我翻了几个车友群,一位杭州的车主说:“去年买老款S90,落地38万,现在看到新款价格,心都在滴血。”
但另一位成都的车主说:“我就是冲着安全买的,孩子刚出生,S90的儿童座椅接口、后排ISOFIX、AEB都让我安心,现在降价了,反而觉得买早了是‘真爱’。”
还有人问:“降价这么多,会不会影响质量?”
我的看法是:官降是市场策略,不是减配降质。沃尔沃的生产标准没变,用料和工艺也没缩水。相反,它是在用“价格换市场”,赌的是长期用户口碑。
写在最后:降价,是终点还是起点?
沃尔沃这一枪,确实打得漂亮。它不玩“终端优惠”的文字游戏,而是直接官降,光明磊落。这背后,是国产新能源挤压下的无奈,也是二线豪华品牌觉醒的信号。
但我想问各位车友:当豪华车的价格越来越“亲民”,我们是该欢呼“终于买得起”,还是该警惕“品牌价值在稀释”?
安全、环保、舒适,这些看不见的东西,值不值得你为一个“二线”品牌买单?
新款S90值不值?我认为,对注重安全、追求质感、理性消费的人来说,它现在可能是30万级豪华轿车里,最“有诚意”的选择。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评论区聊聊:你会为了“安全”放弃“BBA”的标吗? 我会挑几个问题,认真回复。
(顺便说一句,我上周试驾完,顺手买了个沃尔沃原厂车载香薰,味道真不赖——这算不算“真香”现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