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出口,市场广阔,生态决定舞台

最近,在广州举行了一场关于中国二手车出口的大会,会上透露出的一些信息,可能很多人都没太注意,但它背后却是一盘关乎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布局的大棋。

我们平时在路上看到的那些跑了几十万公里的网约车、租车公司的车,在它们“退役”之后,并没有悄无声息地消失在报废厂,而是摇身一变,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出海舰队”的主力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驶向全球。

这场面,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宏大得多。

二手车出口,市场广阔,生态决定舞台-有驾

事情得从2019年说起,那一年国家开始试点允许二手车出口。

当时,这事儿没掀起多大波澜,毕竟在咱们老百姓的印象里,二手车市场水很深,一车一况,在国内买卖都得擦亮眼睛,更别提卖到人生地不熟的国外去了。

很多人觉得这事儿不靠谱,做不大。

然而,现实却结结实实地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2020年,我们国家二手车出口量还只有区区4300辆,听起来就像是小打小闹。

可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预计将直接突破40万辆大关,而根据行业内的最新预测,到2025年上半年,出口量甚至有望冲击100万辆。

短短几年时间,增长了两百多倍,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增长了,简直是爆炸式的飞跃。

如今,中国的二手车已经卖到了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东南亚的繁华都市到非洲的广袤大陆,再到中东、拉美,甚至欧洲的一些市场,都能看到中国二手车的身影。

那么问题来了,这股势不可挡的力量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难道我们有什么独门秘籍吗?

二手车出口,市场广阔,生态决定舞台-有驾

其实,秘诀就在于思路的转变。

过去我们卖东西,逻辑很简单,就是把产品卖出去,钱货两清就完事了。

这种模式在二手车出口上行不通。

你想想看,一个国外的客户,比如说在哈萨克斯坦,他买了一辆中国的二手车,开着挺好,但万一哪天有个小零件坏了,他去哪儿配?

当地的修理厂可能连这车都没见过,更别提修了。

一次两次下来,人家还会信任中国车吗?

“便宜没好货,坏了没处修”的印象一旦形成,市场的大门也就等于关上了。

现在,我们的玩法完全变了。

业内专家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叫做从“产品出口”转向“体系出海”。

这是什么意思呢?

二手车出口,市场广阔,生态决定舞台-有驾

说白了,就是我们不光卖车,还把围绕这辆车的一整套服务体系,都给打包带到国外去。

这就像你开一家餐厅,不能只卖一道菜,你得有配菜、有饮料、有好的服务员,让顾客吃得舒心、放心。

具体到二手车出口,这个服务“全家桶”里包括了好几样关键东西。

第一,是建立海外的配件供应网络。

我们在主要的出口市场建立仓库,提前把那些常用的、容易损坏的零部件,比如刹车片、滤芯、保险杠之类的,都备好货。

这样一来,海外车主的车需要维修保养,就能像在国内一样,方便快捷地找到原厂或配套的零件,成本也大大降低。

第二,是鼓励国内优秀的维修企业跟着“出海”。

我们组织国内技术好的修理厂、维修师傅,直接到目标市场去开店,建立服务网点。

这样一来,当地车主就能享受到专业的、本土化的维修服务,彻底解决“修车难”的问题。

第三,是为海外的合作伙伴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我们通过远程诊断、系统化的培训课程,把海外的经销商和修理工也培养成中国汽车的专家。

二手车出口,市场广阔,生态决定舞台-有驾

你看,当“卖车、卖配件、提供维修服务”这三件事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海外消费者对中国二手车的顾虑自然就打消了。

他们买到的不再是一辆孤零零的旧车,而是一整套有保障、可信赖的服务承诺。

解决了服务问题,下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这么大规模的出口,车从哪里来?

靠从市场上东一台西一台地零散收购,显然是满足不了需求的。

这时候,一个巨大的、之前被很多人忽视的“车源富矿”浮出水面,那就是来自各大机构的“长公里二手车”。

这些车,主要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来自神州租车这样的租赁公司、各大出行平台的合规网约车,以及一些金融机构处置的车辆。

这些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虽然跑的里程数比较高,但因为是公司化运营,所以车型通常很统一,保养记录齐全,车况也比较接近。

这对于规模化出口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利好。

过去二手车交易最麻烦的地方,就是每一辆车都不一样,需要单独检测、单独议价,效率极低。

而现在,像神州租车这样的公司,可以一次性地拿出几百辆同年份、同里程、同车况、甚至同价格的车辆,这就把非标准化的二手车,变成了“类标准化”的商品。

二手车出口,市场广阔,生态决定舞台-有驾

海外的采购商就可以像下订单买新产品一样,批量采购,大大提升了交易效率和信任度。

为了把这座“富矿”充分利用起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牵头成立了一个“二手车机构车源工作组”。

这个工作组的作用,就像一个超级连接器,一头直接对接神州租车这些手握大量优质车源的大机构,另一头对接成千上万有出口需求的企业,把中间环节全部砍掉,从源头上解决了车源整合的难题。

当然,有了好的车源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最后还需要攻克最难的一关,那就是“信任”。

毕竟,国际贸易建立信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对此,行业内的先行者们也摸索出了一套务实的打法。

他们的方法很接地气:第一步,先运几辆样车到海外,让客户亲眼看、亲手摸,建立初步的印象;第二步,做几笔小批量的订单,用过硬的车辆品质和可靠的服务来证明自己,进行“试水”;第三步,当客户发现从中国买二手车不仅划算,而且有保障,自然就会产生复购,长期的信任关系也就建立起来了。

为了维护好这份来之不易的信任,这次大会上,行业还共同发出了四条倡议,核心就是:保证品质、推动标准、车况透明、服务可靠。

这清楚地表明,中国二手车出口已经告别了单纯依靠低价竞争的初级阶段,开始转向依靠品牌和信誉赢得市场的下半场。

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新车打市场,二手车稳土壤”。

一款新车在海外卖得好,说明它的产品力有吸引力。

但如果它的二手车也能在当地被广泛接受、正常流通,那才真正说明这个品牌在当地扎下了深根,赢得了老百姓的认可。

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辆漂洋过海的中国二手车,都不再仅仅是一件商品,它更像是一张流动的“中国名片”,用自身的质量和背后的服务,向世界讲述着中国汽车工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