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听完零跑的发布会,第一反应是——哇,D19这车真是炸裂了。我跟你说,搭载80度电池加40L油箱,这组合我从没见过,心里那个激动,差点没跳起来。你要说,这车能行?我倒是觉得挺有意思的,尤其在现在纯电和油混的尴尬阶段,这玩意儿搞了个半混合的味儿。
我老朋友小王刚去自驾游回来,笑着给我说,这车电池容量大,跑起来毫无压力,关键油箱也不小,省了我好多充电焦虑。我心想,这话听着靠谱。你看,现在市面上的新能源车,大多数都在电池和续航上搞文章,结果电池再大,找充电桩还是个大问题。零跑这算是从供应链角度玩了个聪明儿,电池存量够大,但加上油箱,结果座舱里藏着两个能量仓,续航不爆棚也够稳。
讲真,80度电池容量听起来很猛,可我翻了下笔记,发现同行那些五十万级别的车,普遍电池只有60-70度左右,很多甚至还得配速充,对用户来说麻烦死了。杂七杂八的快慢充合用,长途成本飘忽不定。零跑这80度电池堆得厚实,估摸着成本不低,毕竟电池是新能源车里最烧钱的部件之一。
然后来个40L的油箱,也许有人觉得多余,尤其是搞新能源的品牌。但我觉得,这不光是多了一个储能舱那么简单,应该是供应链和研发团队的妥协结果。你想啊,纯电嘛,电池贵,补电慢,油箱一加,油源和充电的二者平衡其实挺实际。朋友小张说:这种设计听起来像是研发在面子和客户需求间做了让步,好比给车插了一根备用线,电不够了还能跑。说得有点段子味儿,但挺符合逻辑。
我一边想,这种半电半油的组合,把用户心理考虑得真细致——用户最怕电量告急,怕充电超时,油箱这个备胎存在感是安全感的体现,不然以现在新车进展速度,纯电续航要爆出1000公里估计还得等几年。核心问题,这种设计能不能让用户真的安心?别光是省电成本,还能省心理负担。
说到成本,我偷偷算了下,40L油箱加上不小的电池,估计这个配置车子生产成本至少得比普通纯电高10%。你估计下,电池按1000元每度算,80度就是8万,油箱配套成本看材料和排放,简单算个5千吧。按它目前定价,差不多是友商半价配置的水平,这背后供应链谈判该有多狠啊,我得给零跑研发点个赞。
我还是有点儿小担心,这车的重量没说多少,80度大电池本身就不轻,加上油箱,这车开起来操控会不会变肉?毕竟电动车轻便节能,但一旦带了油箱,底盘调校复杂许多。上次见个维修师傅说,车重增加,刹车和悬挂压力成倍增长,不管多高级配置,要是没到位,耐久性难保证。可能零跑确实做了不少调整,但从数据没透露,心里还是有点悬。
说实话,零跑这策略让我想起以前国内一些玩家喜欢的电油双用房车,虽然费油费电,但出了问题还能靠油补电,心里有底。不过我也得承认,之前我可能有点夸大纯电的局限,后续想了想,电车市场确实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不能简单用我过去的经验套在新车上。这点,得给零跑点时间。
顺带谈谈同价位车的实操体验吧。比如说同级别的比亚迪汉,纯电池容量在75-77度左右,续航官方标称600公里,但实际跑高速很难超过500,而零跑这80度电池加油箱组合,要是续航能稳定能过600公里,那确实杀伤力挺强。再看看特斯拉国产模型3基础款,电池60多度,价格还得比零跑贵出不少。这个配置和价格比,零跑无疑打破了圈层。
要不说呢,销售那边小刘跟我说话时还语气懒散,咱这车卖点是续航和价格,别看功能没少,配置够用就行,太高端客户去哪儿找呢?这句话让我反思,零跑此次发布,也是在告诉市场:实用,更重要。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去年年底那个零跑的电池包拆解图,里头用料厚实,散热设计外加结构设计都比一般新势力车型结实多了。我没细想过,这要是放到比较寒冷的北方地区,用80度电池续航表现很可能会大打折扣,这算是个隐患还是变量?这就得靠后续用户反馈了。
(这段先按下不表)
跟你聊聊我自己一点感受,这种纯电加油箱的组合,简直是折衷和妥协的产物,但又不是妥协得那么无奈,像是研发团队觉得用户需求复杂,不想让人纠结电量焦虑,希望能把续航恐惧症给治一治。说白了,就是更接地气,更贴主流生活。
你怎么看?你认为未来汽车会走向这种混合配置?还是纯电最终还是主流?而且,要是零跑这车真能做到宣传的续航和价格优势,你觉得传统主机厂会不会被这货搅乱阵脚,得改怎么应对?不聊了,我去趟4S店,顺便看看这80度电池加油箱的线束咋布置的,细节决定成败啊。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