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凌渡L GTS上市,性能车降价,女性用户增多

后排座椅还带加热、通风吗?——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却在汽车展台上,引出了销售顾问百忙中的短暂凝视。他微微一笑,手指转到车载大屏上。空气里是展会惯有的浮躁与好奇,底下观众有人在琢磨动力参数,有人单盯着价格。刚上市的全新凌渡L GTS,13.99万的起步价,仿佛引燃了成都车展的地板。旁边一位年轻女性,透过墨镜盯着橙色展车侧腰线:“为什么现在性能车,反而卖得这么便宜了?”

如果你是品牌背后的推手,你会怎么在油电切换的时代,兼顾新老两拨消费者?油与电,激情与前沿,历史与未来,在同一个展台上明争暗斗着。这事要是搁以前,大概率就是各守一摊。可眼下,上汽大众却不打算让谁先“谢幕”,这出双线并进的戏,要到明年才有大结局。

10年,100万辆,轿跑杀进热销榜,这不算小概率事件。但产品能火,靠的绝不是一次展示会的营销烟花。真正的考验,是在市场的沸水里滚个够。上汽大众全新凌渡L的起售价下探到11.99万元,GTS性能版13.99万破圈,这正打中了一部分人的心口窝。另类的是,凌渡高达一半的女性用户比重,已经说明了燃油轿跑被“悦己”“美貌经济”持续加持。毕竟,不是所有的高颜值车型都得像艺术品那么高不可攀。这年头,谁还会为情怀买单?买得起、用得爽、偶尔还跑得快,才算得上有诚意。

拉回到专业的视角,车本质还是件交通工具,哪怕它再性感,也得面对动力总成、底盘调校、芯片性能这些“脸冷”的考量。凌渡L给出7秒内的百公里加速,和高尔夫GTI相去不远,“性能平权”听着就有那么点黑色幽默——曾经作为小资象征的性能标,现如今也成了一场全民运动。上述GTS低价上市,其实是大众战略的一部分:性能不再稀缺,普及才有销量。

燃油车还值得买吗?如果问“乐见智能化崛起”的工程师,很可能会拿出一大堆逻辑自洽的理由:中国近一半市场仍被燃油车占据,买内燃机的这波人,追求“可亲近的驾驶乐趣”,还有对空间、质感的固执。但你要是认真盘点功能清单,会发现凌渡L悬浮中控、L2级辅助驾驶、大语言模型,智舱体验、芯片全面升级……科技配置叠加到油车里,正是制造差异的关键。

说到底,大众会玩“体验升级”。看看Pro家族,途观L Pro、帕萨特 Pro、途昂 Pro轮番亮相,定价紧贴主流,却在配置上越级,服务“买贵不如买值”的中国消费者心理。帕萨特Pro给后排下放了C级车专属的座椅可调,材料用料直奔高端。途昂Pro用上了第五代EA888高功率发动机,甚至保时捷、奥迪还有车用的是第四代。可变截面涡轮增压,上汽大众变成了智能油车里的“卷王”。这种“Pro标准”,反过来推动了大众品牌在中国的价值锚定。

说这么多,戏的高潮其实还没到。真正的大戏,是“油电同进”。明年,上汽大众两款增程、三款混动、一款纯电新品齐发,覆盖A级、B级、SUV各主力市场。用滚烫的数据讲,它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德国技术最大化,中国市场最小化”的拼图了。现在的研发流程,德国和中国五五开,甚至很多设计、调研都由中国主导。大众终于在中国有了自己逻辑下的正向开发,产品与市场更贴合,智能化体验甚至全球领先。这恐怕比什么“德味底盘”还值得老用户自豪。

职业习惯驱使我思考逻辑链条里的小漏洞。大众燃油车高配智能化,确实强。但面对新能源的“鱼跃龙门”,传统企业想在两头吃肉,结果会不会反落个手忙脚乱?别忘了,汽车行业的变革向来不讲情面,用户心理变化比产品换代还快。市场留给油电混战的窗口,终究不会太久。不变的,是大众逐步放开德国审批的手,真正成了中国本土化大玩家。

全新凌渡L GTS上市,性能车降价,女性用户增多-有驾
全新凌渡L GTS上市,性能车降价,女性用户增多-有驾
全新凌渡L GTS上市,性能车降价,女性用户增多-有驾

自嘲一句,做汽车口碑调研时大家最怕什么?不是竞争,不是价格战,而是这市场有太多不确定。一边要讨好上一代车主的驾驶乐趣,一边要讨好新一代的智能体验,最后弄得大家都不太高兴,就像兼顾了米饭和面条的自助餐,填饱肚子很容易,吃得过瘾太难。

按惯例,我不想端出“油车一定有未来”“电车终结一切”这种二元论的答案。百年机械工业与智能时代的融合,谁能成为最终赢家?这场仗还远没有终局。或许唯一能确定的,是所有人都在小心翼翼地押注未来,不愿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你作为消费者、还是战略决策者,会如何选边站队,或者干脆两头下注?这场油电同进的赌局,答案就留在下一次智能化浪潮的波峰吧。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