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萨斯二十年变迁,混动布局,持续本土创新

二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一辆雷克萨斯从北京的大街小巷,到如今在上海、广州的高楼林立中穿梭,时间仿佛眨眼之间,但其实早已是一段激情澎湃、暗流涌动的自我证明之旅。

话说回来,谁能想到2005年那个刚揽入六家经销商的小生,今天摇身一变,成了众人眼里新能源和豪华的标杆?

你要问,这一路究竟有多少风浪?又经历了多少隐忍、多少“悄悄努力,惊艳所有人”的时刻?

别急,牛肉干还得一根一根嚼。

咱们先来掰着指头数,雷克萨斯起初进入中国时,那会儿正是合资横行、德系三剑客(你懂的)混得风生水起,谁都在想着怎么把豪华做大全做深,雷克萨斯却偏偏独走一条冷门路,啥“4年10万公里免费保修”,一搞就超标。

换成脚下的豪华品牌,哪个不是看着你攒小钱修大车?

雷克萨斯反过来直接“开挂”:只要买我的车,你想都不用想,保养维修都包了!

明摆着——一句话:咱家不怕麻烦,怕你不敢来试。

这就像小区门口的包子铺,大家都收钱收得紧,偏偏有一家先免费送。

你说你能不动心?

可有意思的是,这种策略后来还真就引来一大波人刮目相看。

有些人嘴上不说,心里兀自嘟囔:诶,这雷克萨斯还真舍得,老实说有两把刷子。

可别觉得人家就靠这点“福利”就能混得开,家底才是关键。

2007年,混合动力这张底牌亮出来的那一年,全国汽车市场还在追着油价的屁股飞跑。

油电混动?世人一脸懵圈,哎,这玩意儿真能省油?真有科技含量?

那会儿,“新能源”还是噱头,谁抽空搭理呀。

但雷克萨斯二话不说,直接把技术砸出来,连服务标准都顺势加码,上来就是“6年/15万公里免费保修”!

不怕你用,就怕你不用。

这种“敢为天下先”的胆子和底气,也是“任大炮”都想借来的。

时间咔嚓一转,08年第三代LX 570问世。

豪华SUV领域从此多了个新玩家,要知道在那之前,越野豪华市场基差可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

这回雷克萨斯偏要较个真,硬是把自己的“讨喜”做成了“不可一世”。

到了09年,一波小高潮扑面而来:东京车展一亮相就端出LFA超级跑车,全球才500台,仿佛在给全世界车迷下绊,说白了就是看谁有本事抢。

十天,国内销量破十万!

速度,直接劈开所有不自信,给大伙看个名堂:我不是来玩票的,正儿八经要闹革命。

咱再看看2011年,“L-Finesse”这套品牌设计哲学落地,GS车型的纺锤形格栅开始冒头。

别以为外观设计只是好看,核心在于美学和识别度。

你漫步街头,远远一个“纺锤脸”瞄过来,不用猜,基本跑不了。

这种方式让品牌一下子有了“脸”,就像乔丹的扣篮,谁都能记住。

2012年更绝。

诸位,那一年雷克萨斯在中国混动市场直接干到80%份额。

放眼望去,豪华车混动的世界几乎就是人家的自留地。

而且大家别忘了,那会儿新能源政策、补贴、认知啥的,全都没成气候。

要说没有两把刷子,这一口气的江山是盲目吹出来的吗?

雷克萨斯二十年变迁,混动布局,持续本土创新-有驾

而且两年后,IS、NX各种新品齐发,产品线逐步丰满。

2015年用户数破50万,紧接着2016年竟然一个年头销量过10万台。

这不是闷声发大财,这是明晃晃的宣誓主权。

再往后看,17年搞新主张,Experience Amazing(“领未见·探非凡”),老外喜欢割韭菜用的“slogan”雷克萨斯也用上了,但好在人家不止纸上谈兵。

LS350带着10速变速器亮相,兼容LC跑车那股子范儿,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ES第七代也来了,强调的是“YET兼融”,既要舒适又想犀利,既求稳还要不乏进攻。

身段拉满,一副稳中带浪的派头。

2019年,第100万台车辆交付。

说简单点,十几年时间,在中国路上跑起来的一百万台“雷”,足以组成一支独特的风景线。

接下来,2020年豪华MPV LM 300h见面会,打的又是市场擦边球。

在豪华商务车领域,下手如此精准,妥妥的“PPT出道,销量接地气”。

而后三年,是关键。

电气化,彻底拉开大幕。

第二代NX、RZ纯电平台、第五代RX混动,都是一招接一招,没等人说累,品牌电气化已经跑得前不见古人。

越野新作LX、GX也没掉链子,“OVERTRAIL PROJECT”把自然探索卷进新卖点,有点像小孩玩泥巴,玩出了专业级别。

时间轴帮你拉到2025年。

光听新闻就带劲——上千万投进上海,专门搞电池跟纯电基地,还放话要整彻底的低碳转型。

这还不算,适合中国市场的第八代ES全球首发,又把静谧性、舒适性往极致拉。

给人的感觉就是——你能想到的需求,人家都能提前一步替你琢磨好。

雷克萨斯二十年变迁,混动布局,持续本土创新-有驾

自己的饭碗死死端着,顺手还帮菜碟热上。

当然,有人要说,是不是因为别人干得不行才让雷克萨斯有机可乘?

打住!

中国豪华车市场的水,并不比谁浅,一大堆玩家虎视眈眈。

雷克萨斯这二十年,哪一步不是仔细“试水温”?

前有轮番洗牌的合资品牌,后有自主、造车新势力抢流量。

可它偏偏能在夹缝中潇洒过招,也是“内功深厚”这几个字。

有一点真得提,除了技术过硬和服务细腻,这牌子骨子里还有点“倔”。

雷克萨斯二十年变迁,混动布局,持续本土创新-有驾

它宁愿不做过分炫技的活,也要在舒适上下极细功夫。

类似老友记里莫妮卡打扫卫生,外人不屑一顾,她偏要擦得明亮照人。

或许也正是这种“慢工出细活”的气质,让无数购车党心甘情愿“排长龙”,买车三个月后才摸到钥匙,但依然津津乐道。

除此之外,别忘了雷克萨斯的中国本土化进程。

以前都说日本品牌最怕水土不服,结果雷克萨斯在十几年里,不仅菜单全了,厨师还专门本地招的,食材也是中国市场最紧俏的那茬。

不信你看看最新一批研发和工厂——直接落地魔都,叫板一线玩家。

都说明星自带光环,可这光环的维护,没点真本事和资源支撑,早就散得一干二净。

之所以还熠熠生辉,靠的不只是技术创新,还有持续的洞察和对中国消费心态的精准把握。

别看现在谁都嚷嚷“智能化、电动化”,但早期一步到位,把布局做成体系的有几个?

雷克萨斯就是这类馅儿中带肉的“实在人”。

一句话,二十年磨一剑,如今回头看看雷克萨斯的“江湖路”,一边跟德国豪强掰手腕,一边在新能源浪潮下自成一套,路没白走,钱没白花,每一个节点像极了棋局巧手走子。

谁说所有的成功都靠拼价格、喊口号?有时候老老实实做事,偶尔还得带点倔脾气,偏执到极致就是品牌的魅力。

雷克萨斯用二十年回答了一句老话:有些坚持,不叫倔强,叫“慧眼独具”。

当然,这背后哪家车企没有几分心酸和隐忍?

但在电动化彻底本土化的新时代序幕拉开,雷克萨斯已经“该铺的路都铺好了”,下阶段的较量,谁还敢小瞧这老家伙?

说到这儿,你觉得雷克萨斯未来的发展,还会不会整出新的“狠活”来颠覆豪华车市场?

欢迎在评论区脑洞大开,咱们一起聊聊!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