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买车跟开盲盒似的,有人冲着大屏去,结果三个月就卡成PPT;有人贪便宜买了“油老虎”,每次加油都感觉钱包在滴血。前两天刷到个热搜,一汽-大众要冲3000万辆整车下线了,评论区直接炸锅——“我家捷达开了12年,除了换轮胎没进过修理厂”“ID.4 X车主路过,冬天续航真没网上黑 的 那么惨”。
说实话我当时都惊了,现在车市卷成这样,新势力换壳比翻书还快,一个合资品牌怎么还能攒下这么多死忠粉?直到我表哥拍着他那辆开了8年的迈腾说“上次跑川藏线,同车队的新能源车半路找充电桩时,我已经在布达拉宫门口拍照了”,我才有点懂了——老百姓买车,终究图个踏实。
你记不记得那次长途自驾?我去年国庆开朋友的车去青海,刚出甘肃就遇上爆胎,备胎换上没走几公里又报警,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当时真想把车扔了。后来跟表哥吐槽,他说“你试试我的速腾,上次去新疆来回8000公里,除了加玻璃水啥也没管”。那时候我才发现,所谓的“信任”,就是在你最慌的时候,车不会掉链子。
网友说一汽-大众是“合资卷王”,这话真没毛病。1991年第一辆捷达下线的时候,谁能想到这货能成“国民神车”?我爸单位那辆老捷达,据说跑了60万公里还在服役,方向盘磨得发亮都舍不得换。有个修车师傅跟我说“大众的发动机,你随便造,只要别忘加机油,它能陪你到孩子结婚”。
不过也不是没槽点,我同事买了辆ID.3,刚提车那阵天天跟我抱怨车机反应慢。结果没过俩月,厂家直接推送了OTA升级,现在他逢人就夸“这服务比手机厂商还积极”。你看,现在的车企不只是卖车,更得会“售后兜底”,一汽-大众这手操作,直接把“合资车不懂用户”的刻板印象打破了。
我有个野路子,判断一辆车靠不靠谱,就去看小区停车场的老车比例。我们小区里,十年以上的大众车一抓一大把,有辆帕萨特甚至成了“社区共享车”,谁家有急事都能借。反观有些新势力,才两三年就见不着影子了,车主群里全是维权的。
之前刷到个视频,有个博主拆了辆开了15年的捷达,车身空腔里的蜡还没老化,焊点比新势力的还规整。网友评论“这哪是造车,简直是在做传家宝”。后来查资料才知道,一汽-大众光车身防腐测试就有上百项,比国标严了不止一点半点。难怪有人说“买大众不是为了面子,是为了省心”。
说到省心,我昨天把禁止转弯当成可以转弯,被扣分了才发现导航没提醒。回来跟表哥吐槽,他说“你试试迈腾的AR-HUD,车道级导航直接投在前挡风上,比手机靠谱多了”。我这才意识到,现在的一汽-大众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只会造捷达”的车企了,智能驾驶、车联网这些新东西,人家玩得比谁都溜。
有个新能源车主朋友跟我抬杠,说“大众电动化转型太晚了”。结果我给他看ID.7 VIZZION的续航数据,CLTC续航700多公里,冬天开空调也能跑500多。他沉默了半天说“早知道当初不跟风买新势力了,续航虚标差点让我在高速上冻成冰棍”。其实转型快慢不重要,关键是能不能拿出真东西,一汽-大众这波显然是稳扎稳打。
网友还扒出个冷知识,一汽-大众五大基地全是“绿色工厂”,生产一辆车比行业平均水平少用30%的水。有环保博主算过账,3000万辆车要是都这么造,能省下一个西湖的水量。这两年大家都在说“碳中和”,但真正落实到生产端的没几个,一汽-大众这波操作算是把“责任担当”玩明白了。
我有个亲戚在一汽-大众供应商上班,他说“大众对零部件的要求能把人逼疯,一个螺丝都要经过三次质检”。之前福耀玻璃就是靠给大众供货,才一步步做成国际巨头。现在一汽-大众有3400多家合作伙伴,带动了50多万个就业岗位,这哪是造车,简直是在搭建一个产业生态。
不过最让我破防的是上次去4S店保养。本来以为要等一下午,结果人家用了“透明车间”系统,我在休息区就能实时看到保养进度,连换的机油型号都能查到。保养完还送了瓶玻璃水,技师跟我说“您这台车才跑3万公里,刹车片还能用两年,不用提前换”。这种不推销、不套路的服务,现在真的太少见了。
结果第3天就摆烂了,我开车去郊区玩,不小心把车刮了,打电话给4S店,人家半小时就派了救援过来。师傅一边补漆一边跟我说“您这是老款速腾,配件我们仓库里多得是,明天就能提车”。对比我朋友那辆新势力,撞了之后等配件等了一个月,我突然明白3000万份信任不是凭空来的——是靠这种“关键时刻能顶上”的底气。
现在车市都说“存量博弈”,新势力天天搞价格战,一会儿降价一会儿增配,看得人眼花缭乱。但一汽-大众好像从来没跟风,反而闷头搞研发,什么热效率47%的混动发动机、自研的SOA电子电气架构,一个个黑科技往外冒。有网友说“这才是真正的长期主义,不是靠营销讲故事,是靠技术说话”。
前阵子捷达品牌成立新公司,网上又开始唱衰“合资品牌本土化不行”。结果人家刚成立就推出了针对三四线城市的服务计划,24小时道路救援覆盖到县城。有县城网友说“以前买合资车怕售后跟不上,现在捷达直接把4S店开到家门口了”。你看,不是合资车不行,是有没有真正沉下心来了解中国用户。
还有更绝的,一汽-大众今年居然开始出口整车了,首批车卖到了东南亚。有海外博主试驾后说“这做工比欧洲本土的大众还好”。这波反向出海真的太提气了,以前都是我们买进口车,现在中 国 智 造的大众车能卖到全世界,这才是真正的“中国速度”。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3000万份信任靠的是什么?不是靠网红主播吹出来的,也不是靠水军刷出来的,是靠12年不锈穿的车身,是靠8000公里无故障的长途,是靠关键时刻能到的救援,是靠不套路不推销的服务。就像我表哥说的“买车就像找朋友,不需要天天给你惊喜,但一定要在你需要的时候靠得住”。
现在一汽-大众要冲击3000万辆了,有人说“下一个3000万要等多久”,但我更关心的是,他们能不能把这种“靠谱”延续下去。毕竟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能沉下心来做品质、做服务的车企已经不多了。
或许下一个十年,我们会看到更多电动化的大众车跑在马路上,会看到更多中国智造的大众车驶向全世界。但无论怎么变,只要那份“靠谱”还在,3000万这份信任,就永远不会过期。你说呢?(文中资料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谢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