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形传奇 意式狂想:阿尔法·罗密欧75的纯粹年代

#国庆反向旅行攻略#

楔形传奇 意式狂想:阿尔法·罗密欧75的纯粹年代

它是一首机械诗。诞生于1985年。阿尔法·罗密欧75周年献礼。也是菲亚特接管前。最后一款完全自主开发的后驱轿车。名字“75”就是宣言。纪念。也是告别。

棱角是80年代的签名

设计师埃尔曼诺·克雷索尼痴迷于折线。他称之为“La Linea”。陡峭攀升的车头。A柱猛然转折。乘客舱几乎与地面平行。C柱再次断裂。向上扬起的车尾。 trapezoidal 线条勾勒出机盖和尾部。楔形车身。方灯。直线条。那个时代对运动感的表达。直接。毫不妥协。

座舱是航空驾驶室的想象。电动车窗按键不在门板。藏在车顶控制台。弧形手刹拉杆。造型像从飞机上“借”来的。∏ 形状。仪表盘到中控台。四四方方。鱼骨纹天鹅绒座椅。包裹性极佳。小尺寸三辐方向盘。仿佛直接从赛车上移植。一切都在说:驾驶。才是正事。

底盘,一场机械偏执

技术是它的真正灵魂。Transaxle 布局。发动机在前。五速变速箱和离合器在后。通过传动轴连接。结果是近乎完美的 50:50 前后配重。De Dion 后轴。前扭力杆悬架。后刹车盘不装在轮毂上。而是靠近变速箱。安装在传动轴。为了平衡。为了稳定。为了最纯粹的操控感。

楔形传奇 意式狂想:阿尔法·罗密欧75的纯粹年代-有驾

这不是通过电子系统实现的平衡。是机械结构的智慧。是物理的胜利。转向精准。过弯侧倾极小。车身异常稳定。即使遭遇侧风。它不像普通后驱车那样容易甩尾。它听话。但充满机械的沟通感。

动力,从日常到赛道的谱系

发动机选择丰富得惊人。1.6升四缸起步。1.8升涡轮增压爆发155马力。传奇的3.0升“Busso” V6。声浪厚重。动力酣畅。

但真正的典范是2.0升Twin Spark双火花塞版本。每缸两个火花塞。对称布置。同时点火。145马力。最高时速205公里/小时。动力响应灵活。不突兀。市区跟车轻松。想撒欢时又能给足乐趣。运动与实用的平衡。恰到好处。

它骨子里流着赛车的血。为满足Group A组别认证。推出仅生产500台的75 Turbo Evoluzione。基于同平台的Zagato SZ和RZ。用更夸张的造型。证明底盘潜力。

今日价值,穿越时光的共鸣

从1985年投产到1992年停产。75系列生产了约38万台。三年销量近24万辆。市场反响出奇的好。

楔形传奇 意式狂想:阿尔法·罗密欧75的纯粹年代-有驾

如今。它是收藏圈的硬通货。一台状况良好的V6版本。估价约1.6万英镑。寻找完好无损的75越来越难。它早已不是代步工具。是一段关于80年代汽车文化的记忆。

启动一台行驶了24.5万公里的2.0 Twin Spark。发动机运转平顺。没有明显抖动。挂挡。挡杆行程略长。但吸入感清晰。油门响应直接。底盘过滤颠簸得体。典型的80年代阿尔法驾驶姿势。踏板近乎水平。方向盘偏低靠前。坐姿深。双腿需弯曲。开始时别扭。十几分钟后。你便适应了。仿佛和车融为一体。

它没有现代汽车的智能配置。没有夸张的动力参数。但它有不妥协的运动基因。和独有的意式设计。这份纯粹。让懂车的人着迷。

真正的经典。从不随时间褪色。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