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直播里一句话把争议掀翻了桌子——“保时捷不是靠直播买的,我十多年前就开上百万的车了,我饿不着,别带我节奏”
这话出自方博,他退役后成了体育圈里颇有流量的带货主播
当天直播间里,有人打趣说他已经财富自由了,也有人酸他待遇如何、开着保时捷好像不合时宜
方博没绕弯子,直给
他先说带货这行现在很卷,大家视觉也疲劳,“越干越不值钱”,但团队还得干,“希望每个人都能比以前好”
然后就把豪车话题摁住了火,“别说我靠直播才买得起”
“兄弟姐妹们,我要告诉你一点,我十多年前就已经开百万以上的车了,我是靠自己赚的这个钱”
“我饿是真饿不着,你想让我挨饿是有点难”
他说得很生活化,像是在饭桌边有一口气没憋住的坦白
有人听完说不信直播不赚钱,有人说靠辛苦赚的钱怎么花都没毛病,还有人带着半打趣半认真问他到底赚多少
他没细数数字,留了余地,但把态度摆清楚了
“别带节奏”
分不清的人可能忘了他当运动员时的那阵风
方博是“内战王”,也是世青赛的“四金王”
他在世青赛一人拿下男团、男双、混双、男单四块金牌,是历史上首个独揽四金的男选手
这不是小成绩,是硬杠杠
后来他在国内外赛场也都亮过剑
2015年世乒赛拿到男单亚军,世界杯团体冠军也有份
那几年跑比赛、打联赛、拿奖金、签俱乐部,钱不是天上掉的,是一板一眼打出来的
他在29岁那年宣布退出国乒,时间是2021年10月13日
退下来,换赛道,干直播带货,也不是什么离经叛道的事
体育人转型,这几年越来越常见
羽毛球的郑思维在退赛后也开了自己的品牌直播,第一场就卖得不错,徽章半小时抢光,榜单一路往上爬
看着轻松,背后是团队的供应链与运营
方博也说过,他的直播不是只围着他个人转,团队希望做点事,“每个人都能比以前好”
我挺认同这句话,因为带货这行真不是一个人能撑起来的
行业也有冷冰冰的数字
截至2023年,中国直播带货市场规模已达4.9万亿元
这个体量放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都不算小
按一些研究机构的预测,2025年有望突破7.5万亿元
不是小池子里捞鱼,是大江大河里拉网
2023年品牌自播的成交占比首次超过达人直播,达到55%
这意味着平台、品牌和主播的关系在重新洗牌
截至2023年年底,直播电商用户规模达到5.6亿,占网民的52.1%,下沉市场占比超过六成
而到了今年双节期间,成都一城的直播网络零售额能有二十多亿元
有人说直播不赚钱,可这么大的盘子里,从品牌到个人,总得有人赚到钱,只是赚多赚少和稳定不稳定不一样
“行业进入规范发展期,内容更专业、供应链更精细、服务更标准”,几乎是业内的共识
当然,方博也不是没摊上过争议
九月下旬,他在直播里提前爆了国乒阵容的消息,说徐瑛彬拿到男队第四人的资格,还抛了句“又多了一位世界冠军”
第二天官方公布的结果确实对上,但提前泄密这事儿还是招来质疑,有人说可能给球队战术带来压力,有人拿“报名即算世界冠军”的说法挑刺
他的回应没有完全挡住火,网上讨论一直在燎
这事儿的提醒是,从竞技场走到话筒前,边界感要重建
还有些轻松的小插曲,比如朋友调侃他抠门,说在他直播间买的袜子没发货
方博也没较真,笑说可能春节快递忙丢了,承诺补发
这种糙中有细的反应,倒是挺像他
人嘛,赢过也丢过,打过也笑过,观众看的是态度和持续性
我理解那些对“豪车”的敏感
车有时候不是车,是一个符号,代表你过得怎么样、有没有膨胀
但如果回到事实,这人年轻时打球打到顶,拿过该拿的荣誉,退役后换赛道自己搭团队、自己扛结果
靠自己辛苦赚来的钱,用来奖励自己一下,不该被无限上纲
更何况他也直说了,直播这活儿现在很卷,“越干越不值钱”,这句不迎合,但挺实在
你总得承认,有些行业光鲜背后是疲劳,是更高的要求,是持续的投入
直播间里隔着屏幕,话容易走形
有人喊“财富自由”,有人问“到底值多少钱”,有人把“保时捷”跟“带货”直接画上等号
可一件事能成立,得看时间线和因果
他强调十多年前就开上百万的车,这个信息把线拉直了
如果你非要把现在的车和现在的工作绑定,那就忽略了他之前的积累与行业现实
截至2025年10月10日,这次直播后的事情暂时没有新的进展
他的一句“我饿不着”,又像是给自己打了个底,也给很多人提了个醒:别把生活想得太戏剧化
今天做直播,明天可能做别的,关键看你有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
说到底,大家更关心的还是内容值不值,货靠不靠谱,价格是不是有诚意
有朋友悄悄问我,怎么判断一个主播的分寸
我说,看他什么时候愿意把话收回来
方博在回应里没有铺开谈收入细节,也没有把“赚钱”当成炫耀点,他只是把“不是现在才开豪车”说清楚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分寸
“别带节奏”,这句话其实也是提醒我们,不要把每个人都剪成同一个模板
他是运动员出身,有过高光也摔过跤,转型做生意,有团队有试错,所有的复杂性都是真实生活的一部分
当讨论变得热闹,别忘了把目光落回常识
靠自己吃过的苦,挣来的钱,怎么花都没毛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