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人冲刺的夏天,理想却踩下了刹车。
8 月,理想销量定格在 28,529 台,同比下滑 40.7%,这是它连续第三个月下跌——6 月 同比下滑24.1%,7月同比下滑39.7%,跌幅一路扩大。
在整体市场还在增长的年份里,理想的掉队格外刺眼。去年同期,理想还在高歌猛进:7 月销量突破 5 万,8 月也有 4.8 万。短短一年,从“高原”跌落到“低谷”。
真正可怕的不是下滑,而是别人都在涨,只有你在跌。
增程或迎来退潮
2025 年 6 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 111.1 万辆。其中,纯电同比大增 42.1%,插混增长 31.0%,唯独增程式仅增 1%,几乎熄火。7 月,新能源零售 98.7 万辆,纯电依旧增长 24.5%,插混基本停滞,增程直接下滑 11.4%
2024 年,插混(含增程)一度接近 40% 份额;到 2025 年,这一比例下降约 2 个百分点。红利不是消失于一夜之间,而是悄悄滑落在数据曲线里。
被快速复制的优势
理想成功的另一个密码是“冰箱、彩电、大沙发”,精准戳中家庭需求。可两年过去,这套打法几乎成了行业的“必修课”:小鹏 X9 做大七座,小米 YU7 玩转智能座舱,问界 M7 也强调家庭舒适。理想不再是唯一能讲这个故事的品牌。当你的独特卖点变成了行业标配,你就失去了独特。
新品的影子,放大了观望
7 月底,理想推出首款纯电 SUV——i8;9 月,第二款纯电SUV i6 也将上市。对企业来说,这是转型的希望;对消费者来说,这就是“再等等”的理由。本该去买 L6、L7 的人停下了脚步,选择观望 i8、i6。新品没来,旧品难卖,这是转型路上最危险的空窗期。
信号与拐点
理想的三连跌,不只是数字,而是信号:增程红利正在谢幕,差异化优势正在被稀释,第二曲线必须尽快跑出来。与此同时,竞争对手们全速冲锋:小鹏 8 月同比大涨 169%,蔚来增长 55%,小米突破 3 万台。在对手加速的年代,停滞本身就是后退。
下一步,理想会怎么走?
李想在采访中就说过:增程不是终点,纯电才是归宿。i8 和 i6,不只是新品,而是理想押上的“第二枪”。接下来,它的大概率路径是——
加速纯电爬坡:i8 已经释放了“快速调整”的信号,i6 上市即交付,避免重蹈用户观望的覆辙。
智驾必须更激进:OTA 8.0、VLA 大模型加持,冲刺“全域 NOA”,用体验差异重新抢占心智。
补能体系全面压上:3,190 座超充站、17,597 根桩,不再只是布局北上广,而是深扎二三线和高速场景。
L 系列的取舍:坚守价格带,维持销量盘面,但核心资源会逐步转向 i8、i6,形成“两条腿走路”。
重写战略叙事:从“增程=最优解”到“智能纯电=家庭最优解”,故事的方向已经调头。
理想需要的,不只是产品调整,而是一次打法换轨。
是阵痛还是拐点?
理想的挑战在于,这场下滑并不是行业的普遍低迷,而是自身转型期的阵痛。增程的高增长时代已过去,新的故事能否成立,取决于 i8 的爬坡速度和 i6 的市场表现。
三连跌,是阵痛,还是拐点?
答案不在销量榜,而在理想能否能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