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汽车圈最魔幻的事情,莫过于看到一汽丰田开始大谈特谈“安全的智能化”。
这感觉就像什么呢?就像你家楼下那个只钻研豆浆油条好不好吃的老张,突然有一天拉着你,非要给你讲解量子纠缠和波粒二象性。你不会觉得他开窍了,你只会关心他老人家的精神状态,是不是社区关怀没做到位。
丰田,这个在燃油车时代把“中庸”和“可靠”刻进DNA的品牌,现在突然对着Z世代大喊“看我的TSS 3.0智行安全系统”、“看我的Momenta 5.0城区辅助驾驶”,一股脑端出来16项ADAS功能。这不叫与时俱进,这叫心态有点爆了。
因为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存量竞争,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新势力们不讲武德,上来就是掀桌子,价格屠到你骨折,配置堆到你发癫。过去那一套“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品牌玄学,在“九万九交个朋友”面前,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所以丰田不装了,摊牌了,你们不是要智能吗?要安全吗?行,我给你加满,加大加大再加大,直接给你整一个移动的诺亚方舟,看你们还怎么玩。
你看bZ5这个产品,它宣传的所有东西,都透着一股“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决绝。
主动安全,TSS 3.0加Momenta 5.0,号称什么行人识别率99%,碰撞避免成功率超90%。听起来很美,是是是,我知道你很牛,数据666。但问题在于,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的终极考验,从来不在实验室,也不在那些画好线的测试场里。它的最终考官,是小区门口逆行、不打灯、走位全靠缘分的老头乐。你那20亿公里路况数据,有没有包含过“鬼探头”的外卖小哥和“闪现”过马路的大妈?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再牛的算法也算不过人性。
我作为一个真的开过各种所谓智能汽车的中年人,我告诉你,现在所有吹L2、L3的,本质上都是在给你一个偷懒的借口,最后锅还得自己背。丰田搞这个,不是真的觉得这玩意儿能让你在城市里横着走,而是因为它必须有。别人有,你没有,你就输了。这就是一场大型的、全行业的行为艺术。
然后是被动安全,这就更有意思了。丰田直接把bZ5打造成了一个修仙小说里的防御法宝。“十三横五纵金刚架构”,热成型钢占比53%,A柱用2000MPa的钢。这已经不是造车了,这是在炼“金钟罩铁布衫”。那个6米高空坠落测试,驾驶舱完整无损,车门还能开,三体人看了都得从坟里气活过来,你们地球人造个代步工具至于吗?这是要去马路上开碰碰车吗?全系标配9个安全气囊,前后贯穿式侧气帘,像个压缩毛巾,一撞就“嘭”地一下把你裹得严严实实。
就问你怕不怕?同行看了也得傻。人家都在卷冰箱彩电大沙发,你丰田搁这儿卷防弹衣。这已经不是产品力的问题了,这是一种态度,一种“你们尽管撞,撞不坏算我输”的耍流氓式宣言。
最典中典的还是电池安全。新能源车主的核心焦虑是什么?是续航?是充电?不,是怕自燃,怕变成“带电的棺材”。丰田显然是悟了,它不跟你聊那些虚的,直接物理超度你的焦虑。五重防护,高强度壳体,24小时监控,火烧、浸水、挤压全家桶测试。它甚至搞出了一个“电池故障只换不修”的政策,这背后是丰田全球3000万电动车主“电池零安全事故”的记录在背书。
这已经不是一个商业条款了,这是一种信仰充值。它在告诉你,买我,你买的不是一块电池,你买的是一个免死金牌。这种安全感,就像你妈觉得你冷,非要你穿秋裤一样,可能不时尚,甚至有点啰嗦,但那种踏实感,是真实存在的。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丰田比作一个苦口婆心的老母亲,可能有点不恰当,但那种味道,真的很像。
所以,一汽丰田bZ5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它是一个矛盾的缝合体。它用尽全力去拥抱一个它曾经不屑一顾的“智能化”新世界,但骨子里,它依然是那个保守、偏执、甚至有点可爱的丰田。它想告诉Z世代:嘿,孩子们,看看我,我也会玩你们那些花里胡哨的电子产品了,但我最牛的,还是这身硬功夫。
它所有的宣传,本质上都是在对市场进行一种降维打击。当所有人都以为战争是在天上打无人机的时候,丰田默默地开始挖防空洞。它可能赢不了天空,但它保证自己能在废墟里活下来。
说到底,丰田bZ5的“安全的智能化”,翻译过来就是一句话:我知道这个世界很疯狂,所以我选择给自己套上最厚的甲。它不是在引领潮流,它是在对抗混乱。这不一定是最聪明的活法,但在这个谁都可能下一秒就“成盒”的时代,这可能是最稳妥的活法。
但这一切,真的能扭转用户认知吗?会买奔驰的人,就是冲着那个标去的;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那种科技邪教的感觉。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丰田的这种“安全玄学”,能不能建立起新的宗教,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它至少让那些在各种新势力发布会上热血沸腾,但真要掏钱时又心里发怵的人,多了一个看起来不那么刺激,但至少能睡个好觉的选择。
而这,可能就是丰田最后的倔强。这简直就是疯了!但能活,就是能活。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