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坚守油车,12个月狂卖130万辆,销量逆势飙升

在当前这个几乎人人都在谈论新能源汽车的时代,似乎传统燃油车已经成了明日黄花,随时都可能被市场淘汰。

然而,就在这股势不可挡的电动化浪潮中,吉利汽车的掌舵人李书福却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战略定力。

他不仅没有放弃燃油车这块阵地,反而把它经营得风生水起,在过去的一整年时间里,仅仅是燃油车就卖出去了超过130万辆,这个数字足以让许多同行侧目。

李书福坚守油车,12个月狂卖130万辆,销量逆势飙升-有驾

这背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商业逻辑?

是单纯的坚守传统,还是对市场有着更深层次的洞察?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吉利汽车发布的一份充满信心的财务报告说起。

报告中,吉利管理层明确表示,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并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原定的2025年销量目标,从271万辆直接上调到了300万辆。

在如今竞争如此激烈的汽车市场,大多数企业都在为保住现有份额而苦恼,吉利却敢于逆势提高目标,这份底气无疑来源于其稳健的市场表现。

特别是他们的燃油车业务,堪称整个集团的压舱石。

李书福坚守油车,12个月狂卖130万辆,销量逆势飙升-有驾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燃油汽车的整体销量其实是下滑了1.8%的,但吉利的燃油车销量非但没降,反而同比增长了8%,卖出了68.4万辆。

在整个行业都在向新能源转型的背景下,能稳住燃油车的“基本盘”,并且还能实现增长,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李书福本人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明态度,他认为吉利不会放弃内燃机的研发与制造,而是要走油电混合或者高效节能的技术路线,力争在这个领域做到行业领先。

这种双线并进的战略,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而吉利恰好不缺钱。

截至今年6月底,这家上市公司的账上现金总额已经增长到了588亿元。

充足的财务资源,让李书福有能力在新能源赛道上奋力冲刺的同时,也能持续为燃油车业务输血,让它保持强大的竞争力。

李书福坚守油车,12个月狂卖130万辆,销量逆势飙升-有驾

那么,吉利的燃油车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在市场上如此受欢迎呢?

答案的核心,就在于他们精心打造的“中国星”系列产品。

这个系列是吉利燃油车板块的绝对主力,去年一年就卖了117万辆,今年的势头依旧强劲。

就拿7月份的数据来看,吉利汽车总共销售了23.8万台车,其中“中国星”系列就贡献了9.8万辆,几乎占到了总销量的四成。

如果保持这样的发展速度,这个系列在2025年的年销量很有可能再次突破百万辆大关。

“中国星”系列是吉利基于从沃尔沃习得的先进CMA架构打造的,旗下包含了星瑞、星越L等多款明星车型,既有纯燃油版,也有油电混动版,主攻的是10万到20万元这个竞争最激烈、也是市场容量最大的家用车市场。

李书福坚守油车,12个月狂卖130万辆,销量逆势飙升-有驾

很多人可能会有一个刻板印象,觉得现在还买燃油车的,大多是些观念比较传统的中年人。

但实际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

根据一份用户数据分析,购买星越L的车主中,年龄在25岁到35岁的年轻男性占比超过了80%;而另一款主力车型星瑞,它的车主则更加年轻,95后和00后加起来占了八成。

这些本应是新能源汽车主要争取对象的年轻人,为什么会选择吉利的燃油车呢?

为了找到答案,我们不妨去销售一线看一看。

在北京的一家吉利经销商门店里,销售场面十分火爆。

销售人员指着一台展车介绍说,这已经是到店的第二批车了,第一批早就卖完了,如果客户想要一些特别的颜色,甚至还需要排队等待。

李书福坚守油车,12个月狂卖130万辆,销量逆势飙升-有驾

当被问及“中国星”系列为何如此受欢迎时,销售人员的回答非常实在:“我们的车,在动力技术上是比较靠前的,空间也做得很大,再加上内饰座舱这些方面也没有明显的短板,综合竞争力很强。很多年轻人,特别是第一次买车的,他们对那些花里胡哨的车机系统和过于复杂的智能驾驶功能其实没有那么在意,他们更看重的是车子本身好不好开,性价比高不高。”简单来说,“中国星”系列凭借其出色的机械素质、宽敞实用的空间和亲民的价格,精准地满足了年轻消费群体的核心需求。

更重要的是,李书福并没有让他的燃油车停留在传统的框架里。

他很清楚,智能化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大方向,燃油车也不能落后。

为此,吉利与千里科技联手,共同发布了一套名为“千里浩瀚”的智能驾驶系统。

这套系统提供了从H1到H9五个不同级别的方案,未来将覆盖吉利的全系车型。

即便是入门级的H1方案,也能实现高速公路的智能领航驾驶和自动泊车功能,而更高级的方案则能实现城市通勤甚至“门到门”的全场景高阶智能驾驶。

李书福坚守油车,12个月狂卖130万辆,销量逆势飙升-有驾

这意味着,吉利的燃油车车主,同样可以享受到堪比顶级新能源车的智能化体验,这无疑大大增强了其产品的吸引力。

在产品策略上,吉利也显得非常聪明。

他们没有搞“车海战术”,而是采取了精简产品线、聚焦畅销车型的策略。

在“中国星”系列中,主攻的就是星越L和星瑞这两款车。

以星越L为例,它车长接近4.8米,轴距达到了2845mm,在同级别的SUV中空间优势非常明显。

同时,它提供了多达10个版本的配置,价格覆盖14万到18万元区间,让不同预算的消费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选择。

李书福坚守油车,12个月狂卖130万辆,销量逆势飙升-有驾

这种聚焦爆款的打法,使得资源能够集中,营销也更有效率,最终在国内燃油车市场整体下滑的大背景下,实现了销量的逆势增长。

李书福的布局远不止于此。

他还积极地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与法国汽车巨头雷诺集团合资成立了浩思动力公司。

这家合资公司整合了双方在全球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业务,拥有近2万名员工和12家发动机工厂,研发实力位居全球前列。

这步棋走得相当高明,它不仅保证了吉利未来能用上最先进的内燃机和混合动力技术,还能将这些动力总成产品销售给其他汽车品牌,把核心技术变成了一门能持续盈利的生意。

从整个战略层面来看,李书福的思路非常清晰:燃油车业务是吉利的“根据地”和“现金牛”。

李书福坚守油车,12个月狂卖130万辆,销量逆势飙升-有驾

早年间,正是靠着燃油车赚取的丰厚利润,吉利才有资本去投入到极氪、银河等新能源品牌的研发和推广中,完成了从传统车企向新能源赛道的艰难转型。

而现在,当新能源品牌逐渐站稳脚跟后,依然能贡献百万年销量的燃油车业务,不仅为集团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还通过巨大的规模效应,帮助整个集团摊薄了研发和采购成本,从而在残酷的价格战中拥有了更强的底气。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吉利在研发上的费用同比大幅增长了21%,达到了73.3亿元,但其扣非净利润却同比增长了102%,这就是规模和战略协同带来的成果。

当然,市场上仍然存在对燃油车未来的担忧。

但吉利管理层似乎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吉利汽车行政总裁桂生悦曾表示,或许再过两三年,资本市场对汽车公司的估值方法会发生改变。

因为无论在中国还是海外,燃油车市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会存在巨大的需求。

到那个时候,大家可能会意识到,一家汽车公司如果没有稳定的燃油车业务,或许反而会成为它的一个缺陷。

李书福和他的团队,似乎正在为那一刻的到来,提前做着准备。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