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汽车召回,又上了热搜!
最近,比亚迪汽车官宣召回逾11万辆汽车。
在此之前,小米汽车也召回了11.7万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引发广泛关注。
可能,很多人觉得汽车召回,属于严重事故。
或者说,是不是汽车质量有严重问题?
事实上,汽车召回属于行业常态。
正如一位业内专家所言:“一辆汽车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构成,而这些零部件又由数百家供应商提供,难免会出现疏漏与质量问题。敢于主动召回,才是对消费者真正负责的表现。”
近期召回事件回顾:
小米汽车:2025年9月19日,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召回116887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这些车辆生产于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之间。
召回原因是部分车辆在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开启的某些情况下,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若驾驶员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增加碰撞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汽车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软件,用户无需到店即可完成修复。
比亚迪汽车:10月17日,比亚迪宣布召回两批电动汽车,总数超过11万辆。一批是2015款唐,涉及四万四千多辆;另一批是元Pro纯电,涉及七万多辆。
2015款唐的问题出在电机控制器的元器件选型上,极端情况下可能烧掉电路板,影响车辆在纯电模式下的驱动能力。而元Pro则是电池密封垫安装可能没压紧,车辆高速过水坑时可能渗水,影响电池绝缘性能。
而历史上的大规模汽车召回也屡见不鲜!
高田气囊事件:这堪称史上规模最大的汽车召回。
自2008年高田缺陷气囊问题浮出水面以来,全球各大车企已累计召回超过2400万辆装配了高田气囊的车辆。
这些缺陷气囊在弹出时,气体发生器可能发生爆炸,导致金属碎片飞溅,已造成全球至少17人死亡。仅在中国,高田气囊问题就涉及37家汽车生产者,涉及车辆2000余万辆。
2017年,大众汽车因高田气囊缺陷在华召回480万辆汽车,刷新了中国史上同一品牌最大规模的召回纪录。
特斯拉大规模召回:今年7月30日,特斯拉在美国发起大规模召回,涉及184.96万辆汽车。
包括2021年至2024年的Model 3、Model S、Model X以及2020年至2024年的Model Y车型。原因是软件可能无法检测到引擎盖未锁,存在安全隐患。
其实,召回是负责任,而非质量差!
许多人一看到召回就觉得品牌不行,其实这种观念需要更新。召回恰恰说明企业在认真做事,愿意承担相应责任。
前面讲了,汽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产品,由数万个零部件组成,可能涉及数百家供应商。
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疏漏和质量问题。
当企业发现缺陷后,主动召回消除安全隐患,正是负责任的表现。相比之下,那些隐瞒缺陷、不愿召回的企业,才是对消费者安全的漠视,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最后,监管日益完善,保障消费者权益!
随着汽车产业尤其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国家相关部门也越来越重视汽车安全监管。
市场监管总局专门发布了汽车召回用户指南,明确汽车生产者必须免费为车主提供召回维修服务,包括更换缺陷零部件、软件升级等,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今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加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缺陷调查与召回管理力度。
特别强调企业应严格执行软件在线升级(OTA升级)活动分类管理要求,未经备案不得开展OTA升级活动,不得将未经充分测试验证的软件版本推送给用户。
OTA:召回新常态!
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提高,OTA远程升级正成为召回的新方式。
无论是小米汽车还是特斯拉,都通过OTA技术为用户免费升级软件,消除安全隐患。
这种方式无需车主到店,只需在停车状态下通过车机系统即可完成升级,全程往往只需几十分钟。
不过,监管部门也明确强调,OTA升级同样属于召回范畴。企业不能因为这种方式方便就随意推送更新,仍需按照召回管理规定进行备案和监管。
这也可以理解。
毕竟,你的车有缺陷,总不能趁车主不注意,半夜偷偷OTA进行修复吧,那就太搞笑了!
总之,我们应当理性看待汽车召回。
汽车召回是汽车产业成熟的标志,是生产企业对产品持续改进的正常行为。
在智能汽车时代,随着技术越来越复杂,召回可能会更加频繁。
因为,某些远程OTA可能就为了修复系统BUG,这本身已经属于汽车召回范畴!
对此,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