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又双叒来了一波猛料,荣威M7 DMH在车展上闪亮预售了,说是掀开了家轿混动市场的崭新一页。
这年头搞车就像直播抢头条,谁的配置多,谁的仪式感强,谁就能“赢麻”。
但话又说回来,M7 DMH到底有啥特别?
毕竟现在新能源圈,大家都不是吃素的。
看着外观,先被那前脸一顿操作吸引,直瀑式格栅气势拉满,尾灯还玩了个3D悬浮呼应,细节控估计要原地起飞了。
溜背式车身配上18英寸精工轮毂,移动的优雅,静态下的流光闪烁,再来点光毯,仪式感这词都快被荣威玩坏了。
手机槽、雨伞架、隐藏小抽屉,能想到的、想不到的收纳都给安排上了,车内比我家里的储物柜都细心。
这座椅,Ultra Touch亲肤材质,SurFlex®高回弹海绵,摸上去估计能让人“葛优躺”到天荒地老。
主驾大躺模式,副驾折叠成沙发,还带256色氛围灯+流云纹饰板,这氛围感,差点没给坐出个五星级的既视感。
但这还只是开胃菜,整车最硬核的是自研DMH 6.0超级混动系统,啥叫混动中的“天花板”?这一波荣威可是下了狠功夫。
发动机专业到家,热效率据说能飙到48.1%,行业最高之一,省油省得让人怀疑人生。
而且那个21合1PICU混动管理系统,把动力、热管理这些事交给一个中央大脑统管,执行速度提升一半,方向盘打出去的动作,比老司机还灵。
不是我吹,数据上能跑得快,省得下,混动界的小钢炮名号不是白给的。
你看现在智能化卷得头破血流,荣威M7 DMH直接走“实用主义”路线。
高通骁龙8155芯片,2.5K高清大屏,操作逻辑学手机那一套,Dock栏、灵动小窗、智慧岛,都摸过智能手机的人能瞬间上手。
AI语音能理解上下文、多意图,喊一声“帮我找附近最好吃的火锅”,估计连点评都能调出来。
手车互联还把小米、华为、苹果这些大厂都统一了,导航、音乐跨端顺滑流转,这叫啥?真正的人机无缝衔接。
说到预售策略,荣威这套路够狠。
中大型车空间和配置,价格压到紧凑级,家用不摆了。
续航长,低能耗,里程焦虑直接劝退。
短板嘛,新能源市场的排位赛,荣威声量还没比亚迪、特斯拉那么响,用户口碑和售后服务还得慢慢铺。
毕竟车圈老玩家不是白混的,网络覆盖、品牌积累还是刚需。
不过荣威这波,技术普惠玩出了新花样,标杆再立,说白了,给你越级体验,让十来万级用户尝鲜高配。
这套路,有点像吃火锅自助,价格是小锅,配置是一堆海鲜和牛肉,感觉吃得赚到了,还能拉着家人朋友一起薅羊毛。
但......到底值不值,还得真刀真枪架起来看续航、体验、售后实际表现。
别光听宣传,人家比亚迪那边秦PLUS DM-i卷了快两年,特斯拉Model 3直接卷到全球。
荣威这波要冲出重围,得是真硬。
再说说外观,车圈审美一天一变,网友评论有夸的也有吐槽的。
有人喜欢那种“未来战士”风,也有人怀念“大气沉稳”老款,直瀑格栅和溜背造型,有点像隔壁的红旗又有自家特色。
荣威M7 DMH这一套光影美学,配合迎宾光毯,就是高大上的一面。
仪式感本身就是现在年轻人最爱,给车加个灯,进出时氛围拉满,朋友圈发个照片,点赞估计能多上十几个。
智能座舱这块,荣威基本把“家用舒适”玩明白了。
储物空间没少整,手机雨伞、瓶瓶罐罐都有地方安置。
主驾副驾的多模式躺椅说到底,就是让你在等人、堵车时也能当个“休闲椅”。
细节狂魔估计会乐开花。
氛围灯和纹饰配合,看车里一圈下来,跟泡在慕斯蛋糕里一样的包裹感。
当然也有槽点,不少网友吐槽多色氛围灯没啥大用,噱头多实用性有待提升。
不过体验才是硬道理,轻触包裹感,睡个午觉估计能治愈一整天的烦躁。
聊到混动系统,非专业用户可能cloud了,两三句话就绕晕。
但也正因为技术门槛高,那热效率的数据就像是给行业打脸:你们说省油,我直接飙到48%。
21合1的混动管理,每个模块统一调度,动力、冷却、热管理全靠中央一脑。
运算快、响应迅速,等红绿灯一脚油门下去,动力反馈就是soeasy。
至于油电统管、算法优化,这些技术宅才喜欢深扒,但现实嘛,买车用户更多是看实际表现。
省不省油?动力是不是有劲?热管理带来的降噪隔热是否真实?
官网那些参数,实际还得根据真实用户反馈来看,如今市场细分那么多,谁能把混动优势落地,谁就能抢份额。
其实智能车机那部分,荣威这次算是接地气了。
搭载高通芯片,像玩手机一样玩车机,操作逻辑一目了然,老人小孩都能快速搞定。
平台开得宽,多品牌兼容,华为、小米、苹果一网打包。
应用无缝流转,导航音乐直接无缝搬家,进座舱手机自动识别,体验是真懂用户习惯。
AI大模型能解析复杂的语义,多意图输入,车机不再“只会傻对答”,更能主动帮你搞定琐事。
但“实用主义”策略,难免也有局限,苹果系统兼容再好,也得看第三方App适配度,现实操作总会碰到点坑。
有网友问:“买荣威M7 DMH到底是为了家用,还是图个科技体验?”
其实技术和价格都压到家用档,有点像早年合资车走小而美路线,空间够用,配置扎实,性价比突出,最适合两口之家或刚需家庭。
但荣威M7 DMH这一波,超长续航+低能耗,主打“无焦虑出行”,把里程问题压到底。
油耗低,城市、郊区通吃,堵车也不掉链子。
混动的好处没少宣传,实际能不能hold住,还得看长期体验。
说到底,荣威在新能源赛道,要真正能和比亚迪、特斯拉是掰手腕,还得继续刷存在感。
售后网点、口碑、品牌认知,都是慢工出细活。
荣威的优势是技术普惠,把高端混动配置拉到10万级,普通用户能捡漏。
但难免也遇到信任瓶颈,大家都愿意信老牌、听口碑,荣威的历史包袱还得靠口碑反转。
实话实说,荣威M7 DMH在混动标杆这事,算是做到了技术越级,不是妥协,而是用更强武器卷出新标准。
但这混动标杆能不能持续闪耀,还得看市场反应,毕竟把越级配置变为大众标配,这才是硬实力。
车圈里,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用户体验是第二生命线,售后是长线“回血包”。
荣威M7 DMH到底能不能成为10万级混动新宠,现在还没到盖棺定论的时候。
但给车市拓展了点新可能,这是值得点赞的。
如果说荣威这波是在“普惠豪华”,那接下来,还得靠用户反馈来补全真相。
毕竟,配置再高,技术再牛,最后还得看细节和耐久表现。
没谁能单凭一场预售说服全部用户,买家用车,还是要靠谱为王。
用车场景变多了,家用、通勤、自驾游,哪个环节掉链子,口碑直接跟着滑坡。
荣威M7 DMH现在秀肌肉,后续要“秀操作”,那才算真功夫。
摸着良心说,这款车能不能改变市场格局,现阶段要打个问号。
但至少,它给了消费者多一个“性价比与豪华并存”的选择。
你家如果正在选车,肯定会把这个“备选项”加进购物清单了吧?
M7 DMH的出现,将会让同价位的新能源家轿市场竞争格局更热闹,也让其它品牌都得“卷起来”。
不过嘛,买车不是“看配置听演讲”的事,实际表现最重要。
坐过才知道,开过才明白,售后体验也不能忽略。
大家对荣威M7 DMH怎么看?你认为10万级混动豪华到底能不能普及到每个家庭?来聊聊你的看法吧。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