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D9登顶,小鹏X9跻身前十
赢麻了?这四个字最近在汽车圈里反复刷屏。
5月第二周的MPV销量榜单一出,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惊讶。
腾势D9以1941辆的成绩登顶。
小鹏X9挤进前十,位列第10。
一个传统豪华品牌背书的混动旗舰,一个新势力纯电破局者。
他们同时杀进了这个曾经被“商务”和“保守”定义的细分市场。
而且站稳了脚跟。
真的站稳了吗?
看看数据吧。
别克GL8卖了1057辆,排第五。
传祺M8没进前三。
奥德赛、艾力绅这些老面孔,分别在第6和第22位。
而极氪009,同样作为高端电动MPV,销量为236辆,排第18。
差距悬殊吗?
不小。但更值得玩味的是——谁在买这些车?
以前的MPV是谁的天下?
公司采购。
老板专车。
接送团队。
场景单一,形象固化。
穿衬衫打领带的司机师傅,后排坐着沉默的客户。
车里只有空调声和轻微的胎噪。
没人聊天。
也没人想聊天。
但现在不一样了。
腾势D9的车主群里,周末露营成了高频词。
有人拖着全尺寸备胎去越野营地。
有人带着孩子和狗,后备箱塞满帐篷和炊具。
还有人在直播间分享改装方案——加冰箱。
加桌板。
甚至加电竞椅。
这不是商务车。
这是移动的家。
小鹏X9呢?
后排没有小桌板。
也没有遮阳帘。
但它有后轮转向+主动悬架。
转弯直径比高尔夫还小。
你能想象一辆超过5米2的MPV,能在老城区窄巷里一把掉头吗?
能。
它做到了。
而且搭载了XNGP全场景智驾。
高速上,几乎可以脱手。
城市里,自动变道丝滑得像老司机。
你说这是MPV?
它更像一台会思考的移动空间。
所以问题来了——MPV的定义,是不是该改写了?
我们还在用“宜商宜家”来形容它。
可现在的消费者,根本不想“兼顾”。
他们要的是——彻底家用化。
要舒适。
要智能。
要个性。
商务?
能避则避。
谁愿意自家的车被人叫“老板车”?
太尴尬了。
腾势D9的成功,不是偶然。
它是比亚迪技术池+奔驰设计语言的结晶。
刀片电池安全口碑已经立住。
DM-i油耗低到让燃油MPV汗颜。
百公里综合油耗6.2L,却能输出350kW功率。
什么叫降维打击?
这就是。
而小鹏X9,更激进。
它不谈“豪华”。
它谈“科技平权”。
把百万级才有的双腔空悬,下放到35万区间。
把城市NGP,装进一台MPV。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以后送孩子上学的路上,你可以看视频回邮件。
意味着长途自驾,家人睡着时,车自己在开。
这才是未来。
再看榜单后面的选手。
传祺E8新能源销量不错,681辆,第7。
五菱佳辰391辆,第12。
库斯途389辆,第13。
数字看着还行。
但增长乏力。
为什么?
产品力断层。
智能化跟不上。
座舱还是十年前的逻辑。
语音助手迟钝。
屏幕卡顿。
OTA?
基本等于无。
更惨的是锐胜王牌M7,219辆,第19。
威霆153辆,第23。
奔腾NAT81辆,第28。
这些车还在靠低价和牌照优势活着。
可一旦补贴退坡,路在哪?
还有理想MEGA。
274辆,第16。
发布时轰动全国。
结果市场反应冷淡。
造型太激进?
可能。
但更大的问题是——用户画像模糊。
到底是家庭用?
还是商务用?
定位不清,自然难卖。
红旗HQ9 PHEV,52辆。
魏牌高山,39辆。
传统豪华品牌在电动MPV上集体失速。
为什么?
因为他们还在用油车思维做电车。
内饰堆料。
配置拉满。
但灵魂没了。
智能驾驶落后两代。
交互系统像功能机。
用户要的不是“移动宫殿”。
而是“智能终端”。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赢麻了?
腾势D9赢了。
小鹏X9也赢了。
但他们赢的不是销量数字。
是用户心智。
是重新定义了MPV的可能性。
未来的MPV市场,只会越来越分化。
要么极致家用智能化,如小鹏X9。
要么走高端豪华舒适路线,如腾势D9。
中间地带?
正在塌陷。
那些还在靠“大沙发”“宽空间”宣传的车型。
醒醒吧。
用户早就不再为这些买单了。
他们要的是——全场景出行解决方案。
要能通勤。
能旅行。
能办公。
能娱乐。
能安心。
而这,正是腾势和小鹏正在做的事。
也是整个行业必须面对的转型。
下一个季度呢?
我看好小鹏X9冲进前五。
腾势D9守住榜首。
而GL8……
还能撑多久?
时代变了。
车,也得变。
不变的,终将被淘汰。
你准备好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