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全球销量突破,出口超国内,新能源暴涨

“你说你一口气能数完二十万辆车,是不是有点夸张?”

奇瑞全球销量突破,出口超国内,新能源暴涨-有驾
奇瑞全球销量突破,出口超国内,新能源暴涨-有驾

这是8月的某个上午,会议室里,负责产销的老王被新来的小李调侃。老王抬起头,眼里一片血丝,窗外是天还没醒透的灰白。他咧咧嘴,像是在笑,也像是想说点什么,但最终只往杯子里续了点水。一个月过去,局外人只会记住‘二十四万两千七百三十六辆’这样规整而冰冷的数字,而他们记得的是凌晨一点、二点,设备跟人一起打瞌睡时那种安静得难受的喘息声。

当然,你要是更喜欢数字,“242,736辆”,应该已经足够让某些发布会变得热闹。奇瑞全球销量提前完成率近50%,出口已经干到总量一半出头。连续四个月单月出口突破10万辆,出口,过去这词在本土车企嘴边分明像是一块憋屈的饼,如今突然成了桌上的主菜。一边是国内,另一边是海外,奇瑞用‘分身术’似的增长速度,让内外市场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微妙态势。

这种成绩,搁哪个老板都是得意的。但数字这种东西,看起来光鲜,站在产线末端的我,只能说,比刚出炉的车漆还滑溜。有时候,想用一通“推理解密”来拆开这些数据背后的逻辑链,发现比查案还容易迷路。同比增长14.6%(全球)、32.3%(出口),新能源暴涨53.1%、累计81.8%。如果拉开历史长镜头,去年的全口径是260万辆,今年这会刚过8个月已经上了172万辆,全年350万目标,看上去稳得很,但究竟底下石头扎不扎脚,还真得一步步摁着算。

从品牌结构上说,四大品牌矩阵——奇瑞、星途、捷途、iCar——像分头侦查案件的小队。主角当然还是“奇瑞”正牌,1-8月累计107.86万辆。至于星途,虽然7.71万辆这个数字带不来耸动的头条,但模型升级和定位也多少有了处理疑难杂案的味道。而捷途这支“快刀小队”,1-8月累计40.3万辆,明显在冲规模的关口卡着。最让人侧目的,还是iCar,同比增43.9%,这类新面孔在集团里成了最快长个子的孩子,有点像刑警队里突然冒出来技术科的黑马。

但这些标签背后,真正让奇瑞“破圈”的,大概是这一句:“成为中国第一家累计出口超500万辆的车企,连续22年中国乘用车出口第一。”坦率讲,出口>国内销量这件事,在过去简直是天方夜谭。现在,奇瑞干成了。是市场环境变化提供了机会?还是公司自我进化过硬?这像是案子里那把无论用来干嘛都能开的万能钥匙。谁都知道,不仅仅是拼命造车那么简单。

我得承认,车市的热闹,就像法医面对的案发现场,远比外人想象的复杂。新能源销量暴涨,头顶却是政策、技术、供应链三重压力的高悬利刃。外行有时候盯着增长率,仿佛这背后就是无懈可击的盛世。可业内人更清楚,真正的压力,是同质化和“价格绞杀”时的无声搏杀。靠出口拉增长,说简单点,就是你在家卷不过,就去踢别人家的门。难嘛?难,但也挺“解决问题导向”。

说句黑色一点的玩笑话,中国制造汽车的“出口逻辑”,有点像以前“制造业过剩劳动力输出”——只不过现在输出的是1840公斤铁皮油漆加四个轮子的庞然大物。出口看起来风光,背后其实是外部需求和本土内卷的合谋结果。比如,为什么奇瑞出口能一直第一?有偶然——赶上了海外市场中国车接受度暴增的窗口期;有必然——本地化研发、服务体系的提前布局;有取巧——定价能力和政策套利下的性价比。不然你以为海外市场就那么容易啃?

数据再好,车子最终进了谁家的停车场才重要。别忘了,奇瑞在IQS、SSI和APEAL三份国外媒体新车质量榜单上都稳坐中国品牌头把交椅。意思清楚:同等价位下,车不掉链子,售后不掉包袱,用户好感度不掉线。这事啊,在内卷如临深渊的本土市场,是“救命稻草”;放在海外,则成了品牌口碑叠加器。品牌力、销售链、售后、定价,缺一不可,哪一步虚了,接下去就可能是跌停板。

当然,这一切都不是定局。理性地说,新能源增长能快多久?出口红利吃几轮?品牌格局能不能向上跃迁?老王总说,数字这玩意,就像法医报告。你以为自己截取了全部真相,可实际上,只是窥见了案情中的百分之一。奇瑞现在的高增长,不过是错综复杂行业周期里的一个节点,下一轮“质变”谁能扛到最后,还真的不好说。

至于未来,还会是奇瑞高歌猛进?还是会在下一个转折点上踩空?就像验尸完毕后,真相只给出一半答案,剩下一半,还得给时间。你信什么,是靠数字指引,还是靠自己的常识和逻辑?这个问题,比追一场销量发布会有趣多了。

奇瑞全球销量突破,出口超国内,新能源暴涨-有驾
奇瑞全球销量突破,出口超国内,新能源暴涨-有驾
奇瑞全球销量突破,出口超国内,新能源暴涨-有驾

毕竟,数字会说谎,但历史不会健忘。你觉得呢?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