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馆内空气仿佛被机器轰鸣切割成片,混杂着新车皮革气味和咔哒作响的快门。2025年成都国际车展,在西部烈日与人潮的交汇中开场。与新能源展区门外那排队充电的有序与平和不同,燃油轿车区,能闻到一种紧迫却不屈的气息。蓝、银、红交错,每双鞋底踩在地毯上的摩擦,都像想要踏下油门,直到一切无所谓电量、补能、焦虑与否。
如果你是这里的普通逛展者,会不会在一排排闪光灯、旋转台、镜头背后,突然自问——在这个人人都在讨论“绿色低碳”的年代,燃油车还值得Pick吗?轮胎、油箱、发动机的热浪,是否还有坚持的意义?
台上亮着的,是新一轮的较量,也是老派的宣言。宝马M2的碳纤维套件映着射灯,像某种盔甲。三点零T的直六发动机,530匹马力,0-100加速3.8秒,不用考虑节能环保,也不会假装要为城市“减碳”。这种车的目标用户,眼里燃着“速度机器”的火光,每一公斤重量的减轻,和一秒钟加速的缩短,都是理工男的狂欢。
相隔几个展位,被鲜红拉花围住的小型露天舞台上,是奔驰-AMG CLE 53敞篷,售价78万。3.0T配48伏混动系统,449匹马力,不只快,还要摇下软篷顶,在风里耍点小脾气。20秒开闭、挡风板、加热座椅——这玩意更多是给“人生要有仪式感”的人用的。打开软顶的那一刻也许在短视频里很拉风,但现实更多时候用来闲逛、兜风、晒太阳,比速度重要的是姿态。谁说性能就不能有点虚华?
再往旁边,主打性价比和家用需求的燃油轿车们齐整排开。翻新包围、悬浮屏、天使灯,名字都力图让人记住。凌渡L,上手价只要12万出头,1.5T亮参数、2.0T来点乐趣,GTS版给改装爱好者以精神上的安慰,却没配换挡拨片,像是提醒热血也受限于现实。
长安逸动,7.5万起预售,拉长了身体,车尾悄悄装个电动小翅膀。192马力,7速双离合,靠大屏提升科技感。设计师可能比机械工程师更有话语权——对于这个价位的用户,屏幕尺寸永远不嫌大,油耗和动力则是一听就放心的万能解药。
一旁是全新速腾L,还是那个国民神车定位。高速不飘,空间越来越大,屏幕越来越宽,中德混血长成了“高大上”的形象,价格依旧亲民。车展工作人员说用上了高通8155芯片,“不卡顿,比手机快,还防小朋友乱按。”燃油动力也要加点“智能”,这年头谁还愿意大早上被卡在死机界面里?
吉利星瑞东方式的张扬,和红旗H6的体面与仪式感,是国货阵营对燃油轿车新风貌的注解。272马力、外观越来越“战斗”,可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可靠性,依旧是消费决策的锚点。在各种流线、大嘴、激光大灯中,真正安慰人心的,也许是一台看着不丢面子的车,油门下还有点底气。
黑色幽默在于,这场燃油的盛宴,恰恰更像一场不被追捧的摇滚老歌手专场——力求惊艳,却避不开“退潮”与“告别”的背景音。站在展台前,大部分工作人员一方面力推高性能、智能化,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和观众解释——“其实适合家用的、耐用的燃油車还很多,不是谁都能适应新能源”。技术进步带来的双刃剑,割裂着曾经的骄傲和现下的焦虑。
理智来看,燃油轿车的坚守,不是逆流而上,更像一种市场分层的自我救济。情怀是噱头,数据才实用。所谓焕新,即便有再多碳纤维包围、百公里3秒多加速、全自动大屏、运动徽标与定制限量,如果定价过分“硬核”,体验太浪漫,终究只是“小众盛宴”,离大多数人生活还隔着一罐92号汽油的钱。
反过来,那些性价比车型,看上去朴素,却每年还能卖出十几二十万台。说明市场还没彻底绝情,人心总会给熟悉和可靠多些分数。只是这个分数,不再关乎梦想,只剩计算和现实。
曾有同事悄声打趣:再这么混下去,未来的燃油车专业方向,可能要改行研究老爷车维修。笑归笑,台下观众对油门的渴望不会因为大势所趋而消减,他们更在乎“花的钱是不是值得”。只要一脚油门下去,发动机的声音还能盖住日常琐碎,那一天的生活可能就不会太糟糕。
所以,成都车展里的这些燃油轿车,是告别前的倔强余音,还是市场对“多元选择”的无声坚守?谁知道呢。历史经常拐弯,每一代人总觉得自己的选择不能被下一代理解。但无论是性能机器的快感,还是家用平淡中的温情,每一台还在展馆里发光的燃油车,似乎都在努力证明自己:我还没过气,还有人在乎。
你会为一台燃油轿车买单吗?你希望它承载速度与激情,还是只是日常和可靠?新能源潮流下,燃油与梦想,到底孰重孰轻?你会怎么选——继续坚守,还是顺流而下?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