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中国的布加迪”?追觅不是来凑热闹的
中国汽车圈最近有点热闹,别的品牌在拼规模、抢销量、各种座驾下探,追觅却决定一步到位,进军顶级豪车市场,还放话要造出能够PK布加迪威龙的国产超豪华汽车。你没看错,不是小打小闹、不是蹭热度,追觅这次是真的要在中国土地上“造世界最快的车”,把十二年前在清华大学“天空工场”写在纸上的造车梦想拿出来落地。
说起来,现在这个时机还真不算晚。新能源和智能化已经不是啥新鲜事了,反倒成了自主品牌冲击豪华市场的底牌。你看,小米那辆SU7 Ultra上架两个小时,全年产能一抢而空,华为合作的尊界S800上市不到三个月,订单也破万;还别提168万元一辆的仰望U9,平时路上看不到,一统计首款自主品牌超跑交付量就破百。消费者对豪车是有需求的,只不过中国车企正好赶上好时候,从技术到智能体验,把以前合资高端车的优势一一拆解。
追觅选择此时发力,靠的是对市场和技术节奏的理解。不是那种看到新能源火了就冲进去的“凑热闹”,而是计划了好多年,这才打算以超豪华定位切入,比豪华还要再高一级,目标直指布加迪威龙一类的旗舰级世界超跑,2027年首款车型就要上桌。
如果只看外表,追觅其实根本不是传统车企,主业干的是高速马达和清洁电器。2017年创业,团队花两年强攻高速马达,把转速从每分钟10万转一路搞到15万转,效能对标国际巨头,技术积累相当能打。联网家电领域也玩得风生水起,吸尘器和扫地机器人接连制霸线上高端市场。别以为他们只会造家电,这些技术,包括高速电机、AI智能控制、传感算法等等,在智能车上全都能用。一句话,追觅要做的不是从头“造车”,而是把这些跨界技术集大成,打通造车的底层逻辑。
为何选超豪华定位?其实是市场和政策都在给自主品牌递橄榄枝。最近几年,新能源车在高端市场混得风生水起,30万到40万元区间新能源车市场份额已经接近四成,40万元以上甚至直接破了40%。更妙的是政策也在帮忙,去年豪华车奢侈税门槛直接从130万元砍到90万元,而且动力类型全都算进去,别说布加迪,连以往豪华品牌都没躲掉。
这时候你要问,追觅就不怕前有突破局面,新玩家进来没戏?他们反倒把这个当做一轮新机遇——高端化、国际化、供应链成熟、用户需求转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多年磨出来的产业链,现在不仅能快速响应,还能高效满足用户需求,产品迭代比老外快得多。
空气悬架就是个好例子。以前上百万的豪车才能用,进口件贵得离谱,现在中国的零部件企业技术攻关,把价格和研发成本都打下来了,起售价已经从五十万降到二十万。芯片、电控系统、电池、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这些领域也有了禾赛、地平线、伯特利、欣旺达等等本土供应链品牌。中国新能源企业率先在量产车上用上了线控转向、半固态电池、大模型技术,啥智能化体验都能跟紧最新国际趋势节奏。
对追觅来说,这不是“从零开始”,更不是“期望奇迹”,而是用家电领域的技术积累,对接成熟汽车供应链,然后找准目标用户群,做顺势而为的决策。造车本身也不是大家印象里那种“钱多烧起来”的赌局,而是考验你在各个环节——研发、生产、销售、售后、品牌和人员管理——究竟有没有好底子,能不能玩得转。
追觅这个队伍,其实早就憋着一股子技术劲。专利都积累了6379件,获得授权3155件,发明专利超过四成,涵盖高速数码电机、AI算法、传感控制等等关键造车技术。造车团队现在建成了近千人大阵仗,还在持续扩张,马达、智能座舱、AI交互,不断有新突破。
品牌经营也是追觅的强项。国内线上高端清洁电器市场,追觅已经是第一名。扫地机器人增速也是第一,用户心智认知做到了头筹。在海外更不差,今年前五个月机器人清洁产品全球销售,增幅178%,进入18个国家都是第一名。就连北欧那些对科技要求严苛的市场,追觅也是第一。这一套近6000家线下渠道,不仅仅是卖货,背后是多年运营沉淀的高端品牌阵地——在高端清洁领域,可以跟戴森、iRobot一对一拼品牌,定价还不输国际对手。这说明追觅能抓住高端用户的真实诉求,也能把品牌认知打到全球市场。
拥有技术专利和全球高端品牌基因,追觅造车时就不只是“做个新产品”,而是在“做个超高端超级品牌”。苹果没下水造汽车,但家电领域的追觅基本已经学会了苹果那套打法——产品领先、用户心智占据,品牌溢价可以直接变市占率。这次要实现汽车行业的“苹果机会”,也就是让中国车企玩一次全要素竞争,把所有性能指标都拉到世界第一,不拼抄作业、不玩营销噱头,而是在所有关键环节真刀真枪胜出一截,最好能拉开十倍、百倍的代际差。
这种想法很实在,想在汽车圈里生存,就不能光靠噱头或者低价,必须在成本、技术和智能体验都打穿天花板。比如性能要比布加迪威龙还猛,智能体验也要超越之前的极限,靠中国成熟供应链把价格打下来,让用户真的能感受到“国产超豪华”的产品代际革新。
全球制造和销售网络也是追觅的目标。现在中国车企出海,一般都冲性价比和中端市场,高端豪车到处还是国外品牌的地盘。在超豪华领域,追觅认为中国尚属一片蓝海,靠着高端品牌力起步,不一定非要几千亿砸进去烧钱,关键要靠资金效率,做精准产品,每一款新车都要能稳稳抓住市场刚需,两百亿到五百亿预算照样能撑住全盘,这种做法更像是精打细算、不打空头支票,恨不得每一分钱花得都像掂过斤两。
两年后追觅的第一台超豪华轿跑正式上市,全世界瞠目的可能不只是它的速度和颜值,还有追觅想改写全球超豪华车技术路线的底气。这样一步落子,估计会让豪车圈老玩家得抓紧端茶倒水重新盘盘账了。谁说中国品牌只能做性价比,中国造车也能玩顶级“国潮”,把世界级技术和品牌做成一张新名片。
新的冲击波已经铺开了,不是所有人都敢赌“中国的布加迪”,但总得有人先迈出这一步。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