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高速拥堵,电动车到底行不行?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挺忐忑的,毕竟我开的是大众ID.3,57度电池,理论续航450公里,放眼现在主打长续航的车,这明显是个短续航阵营。十月一号那天,我从上海开回安徽六安,整整551公里,导航说大概10小时,结果来了个迟早都得有的堵车套餐,硬生生让我用了14个小时才到。
刚上高速的时候,地图上全是红,堵得一塌糊涂。我和老婆掏出两部手机,百度和高德互撑着,拼命找着绕路方案。常州那会飘出个建议,告诉咱下高速走地面路能省一个半小时,听上去绝了,我们几乎没多想就脱坑了。可想不到的是,千万别小看节假日的逃亡者大军,大家没辙都往那条捷径挤,结果国道、高架一样龟速,严重拥堵。我们扭扭捏捏慢慢走了两个小时,还跑多了40公里多,心说完了完了,结果回头上高速,发现那边仍然堵得紧,没逃脱命运。
其实早就在想,这堵车状态下,电动车的续航会不会成问题?油车我倒是不用多说了,那怠速烧油速度,心里疼得很。回头一算,ID.3在这样龟速状态下竟然低电耗得惊人。前半程6小时44分钟跑了240公里,平均13.7kWh/百公里;后半程6小时34跑310公里,更厉害,降到12.7!那平均下来,不含充电的纯能耗就是13.2,空调一刻没停。相比之下,油车怠速挂空挡都要烧油,更别说堵车震荡起步刹车不停了。
这不,在服务区充电时,我才挺意外的。假设你问我电动车充电是否方便?当时我翻了下相册,拍了张服务区的截图,里面充电桩空着不少。没排过队!这纯属幸运?我猜不全是。毕竟基础设施这几年更新快了,既有国家电网的,还有蔚来、理想开放给所有品牌使用的,这无疑大大提升了整个协同效率。这段先按下不表,后面细聊充电桩布局。
我跟老婆聊起,辅助驾驶在堵车状态里的体验。你知道吗?低速缓行真是考验人的耐力。辅助驾驶一度救了我,能自己稳稳地保持车距,方向盘轻拿轻放,主要是脚真能松折腾累。那回我还迷瞪了两秒,吓一跳,赶紧清醒。不过辅助驾驶并非十全十美,尤其高速时踩刹车减速,那反应稍慢。60公里以上刹车感觉要命,刹不住,有种悬着心的感觉。那天我就没完全信它,自己提早刹车,惜败的结果就是前车轻微撞了我,刹车踏板软,没太大杀伤力,幸亏对方没计较。
我承认,上面说的辅助驾驶体验有点偏激,也不能完全否定它的存在价值,只是我想说,技术距成熟还有距离,特别是高速紧急刹车上。你们觉得呢?搞不到真靠自己怎么办?毕竟高速刹车不及时一追尾,后果不堪设想。
再聊一些成本吧,粗略计算,电费比油费便宜得多。假设平均13.2kWh/100km,电费约0.6元/度,走551公里整整花了不到44块电费。相较于油车假设8升/百公里,6元/升,也得跑到265元中间去了,差异相当明显。这样一算,电动车节假日高速堵车时不但不亏,反而更省钱(但这成本也有个前提,就是续航够,行李别带太重)。
讲个小插曲,朋友刚买了辆同价位的燃油SUV,趁假期开回老家,跟我抱怨一堆油耗和堵车,其中一句很经典:堵车光是按油门和刹车就累死人,望车流色变。听了我暗想,电动车驾驶体验其实还真不差,尤其堵车时还能用辅助驾驶放松个脑交维持状态。
整体说来,ID.3用它扎实的能耗控制,挺撑得住拥堵长途,续航焦虑这东西,体感上没那么糟。而且充电设施跟油站比,服务区环境在变,不是你想像的电车充电永远得排队半小时。这肯定跟地区和出行时间有关,我这趟可能有点luck。
那问题是,辅助驾驶为啥还不成熟?特别刹车反应迟钝。到底是硬件限制还是软件调校问题?我没细想过,但估计是个复杂系统调和难题。大家有没有类似体验?会不会完全依赖辅助驾驶反倒更危险?
最后想说,节假日开电动车堵高速,真的没大家担心那么糟。短续航车主照样能撑下,关键是掌握好充电时机和辅助驾驶的局限。你觉得,下次堵车你还会选电动车吗?拿大众ID.3的经历换做你,你咋整?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