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会造轿车的吉利,这次电混玩出了“美美桑内”
8月8号晚上,银河A7的价格一出来——8.18万起,那天我正和朋友在路边摊撸串,他刷着手机突然蹦出一句:“完了,这车要火。”结果一周后真传来消息,第一完整周交付就干到4195辆,大定量直接破3万,全国各地都在等提车。听说贵阳基地那边装配线拧螺丝的师傅笑说“手套都磨冒烟了”。
其实这股子爆款劲儿,不是一天炼成的。星愿、银河E5、星耀8……这些名字对老吉利粉来说不陌生,一个个销量榜上常客。我有个跑销售十年的哥们说,现在展厅里推银河系列,比当年卖帝豪还顺溜,因为从尺寸到价格再到配置,全卡着消费者心思走。可别看两年就把新能源轿车盘活,其实人家造轿车已经27年了,从油转电,就像大船掉头进深水区,一旦调好舵,速度吓人。
前阵子喝茶时听隔壁桌两个修理厂师傅聊,说现在买混动的人越来越多,“油耗低得不像话,还能上绿牌”,尤其是像A7这种2L级油耗、2100公里综合续航,还有2845mm轴距的大空间——他们店里有位1米87的小伙试过后排,都能翘二郎腿睡觉。这事儿让我想起自己以前开老日系B级的时候,每次带高个朋友,总得把副驾往前怼才行。
而且A7座椅全平放倒变床这个功能,我第一次见是在展厅摸实车时,当场脑补了一堆露营画面。不过销售小李悄悄提醒我,“你要真打算躺睡,记得铺垫子,不然第二天腰酸背痛。”他说之前有客户直接裸躺,一觉醒来去做推拿……这种生活化细节反而让我觉得这台家轿接地气,不只是冰冷参数表上的数字游戏。
价格方面嘛,现在大家对钱敏感得很。我妈买菜涨五毛都会念叨半天,更别提几万块的大件消费。所以吉利这波精准定价是真狠,从预售9.78万,到上市拉到8.18万,中间差了一台iPhone的钱。有群友笑称这是“下单催化剂”,因为少这一万,有些人心理防线就守不住了。我认识一个贵州老乡,本来犹豫观望,被这个价刺激当天就签合同,还发朋友圈配字:勤俭持家也能开新混动。
不过便宜不是唯一杀手锏,背后的体系力才是硬骨头。从平台架构开始重做,比如GEA全球智能新能源架构,就是为了满足“大又轻、省又快”的矛盾需求。不少技术细节外行看不懂,但维修圈流传一句话:“底子好不好,看三电布线整不整齐。”我特意蹲过一次交付中心,看技师检查新A7底盘,那走线绑扎确实干净,比一些合资纯燃油车型还规矩。
智能化也是亮点之一,新版Flyme Auto座舱系统反应快得离谱,我试着用语音让它找附近加氢站(虽然根本没用),它愣是秒回“不支持”。虽然没帮上忙,但响应速度和识别准确度让我印象深刻。有老司机调侃:“比我媳妇回微信快多了。”还有安全性,据售后经理透露,他们内部碰撞标准比国标严不少,这也是敢给长质保承诺的底气所在。
至于用户共创这一套,我原本以为就是噱头。但看到6月份首秀之后,根据反馈马上加推基础辅助驾驶版,把门槛降下来,而且动作那么快,就知道他们是真的有人盯评论区(包括吐槽)。邻居老赵去年换星舰7的时候,也是在微博私信官方提建议,两个月后更新版本居然采纳了一部分。他后来跟我们吹牛,说自己参与设计过汽车,我们都笑他脸皮厚,但心里还是挺羡慕那种被重视感的。
27年的积累,让他们对中国家庭买轿车到底图啥摸得透透的——省心、省钱、大空间,再加点舒适和科技感。如果你翻翻历史,会发现帝豪当年就是靠这些硬条件,在合资垄断时代杀进销量前十,如今换成新能源时代,只不过玩法更灵活罢了。而且战略聚焦、电混纯电醇混一起布局,也算给未来留好了退路和扩张口子,这一点很多年轻品牌学不了,因为时间成本太高,要追赶可能真要几十年起步吧。
昨晚楼下停车场遇见刚提白色A7的新业主,小伙正研究怎么折叠座椅方便搬鱼缸。他憋红脸搞半天没成功,还冲我喊:“兄弟,你知道按钮在哪吗?”我们俩鼓捣半小时才搞明白原来需要先解锁一个隐藏卡扣。这事儿让我想到,有些功能写在说明书角落,如果没人提醒,你可能几年都不会用一次。但等哪天真的派上用场,又会暗自庆幸当初选的是它,而不是其他看似简单却缺斤短两的选择。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