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元UP的401km活力版,确实是这个价位里算得上真香的存在。我这次也是跟朋友拼了个户口本折腾,花了9.3万左右(考虑到我这边地方补贴还挺厚),到手的这台,全身上下除了几个细节,整体还是挺有诚意的。
先说说续航。这款车官方标称是401公里,嗯,样本少,估摸着实际用下来可能会差个20%左右。为什么我这么猜?之前试过几款同价新能源,有的续航还能跑到350-370,中低速城市用——比如我平时开开短途,确实挺够用。关键是,按我估算,百公里能耗在13kWh左右,看似挺高,但其实在市区堵个半小时,静静算下来,油钱差不多很欢快了。
价差上2万,换来续航和配置的提升,也是物有所值。比入门款,除了多出那块大中控屏(屏幕亮度、反应速度都比上代多了点乐趣),还多了自适应远光,那个自动切换远近光的功能,特别实用。晚上开车走高速,接近尾灯那一瞬,自动调节远光,省着我去调。全系都不错,但我跟那个销售聊了会儿,他评价活力版更智能,也更静音。
对比其它同价位的车,就能明显感受到,配置差不多的车,续航会低个20到30公里不等,空间可能更紧凑(都是A0级别嘛),动力比起来也没那么顺滑。这里面,供应链韧性和研发严肃性就很关键——比亚迪毕竟懂电池、懂系统,细节打磨得比某些国产品牌要细的多。这段我先按下不表,话说回来,关键还是看你花的钱能换什么。
空间方面,我倒是挺意外的。身高183,坐在后排时,靠背角度还挺合理的,腰部没感觉太累,小朋友说坐着挺宽敞。但有我身高的朋友,坐上去后觉得坐垫偏短,腿支撑不够,建议调个坐姿,否则长时间开会腰疼。后备箱空间倒是比我预想的大很多,平时装个菜、购物袋啥的,基本不成问题。那个下沉式盖板设计,用起来很顺手,放倒后,空间还能拼出更大。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和相册,看到车门内侧的包裹,是那种全包的皮质,手感还不错,但细节观察,某些塑料部位还是硬邦邦的,比如门把手以下的扣条。新车味道,哎,那个气味还是挺重的,开两天会好点,但觉得现在环保标准其实还得再提升点。
转到驾驶感受。动力偏向平顺线性,踩油门就像打开水龙头,慢慢流出来那种感觉,城市里开着轻松,不会突然窜出个啪一声吓一跳。刹车调校倒挺敏感的,尤其在高速上,踩一下就有信心,但城市低速,有时会顿一下,得适应。底盘过滤小振动挺到位,但那些连续颠簸的路段,比如机场高速路面千疮百孔,震得我车内啪啪响,好在座椅还算软硬适中。
方向盘,挺舒服。提供舒适和运动两种模式,简单切换,喜欢呢,就是那种虚实适中的回馈。转弯、掉头都挺灵活,窄路掉头自如,感觉一样在开面包车。我还注意到,隔音水平在同级别里算中上,低速静谧,尤其是在市区,但到了高速上胎噪和风噪开始逐渐闹腾,带耳机还能接受。
中途还遇到一个修理工,他说:这车刹车挺敏的,平常得多练练。我心想:他是不是惯了传统油车?但细想,他说得也有道理。毕竟新能源车的刹车调校,跟油车不一样,特别是配合能量回收系统——我猜测能量回收可能占了刹车系统一部分角色,确实让刹车线性变好,但也要适应他的感觉。
对比同价区间,原本以为会出现这个配置大跨越的情况,但其实比亚迪做得还算扎实。这次喜欢的点是不炫耀、不虚华、用料还能接受,空间实用,续航够用,把握得挺好的。说到这里,我还真不知道,下一次要不要试试它的自动驾驶辅助,听说天神之眼系统还不错,但我总觉得,真正用到的,反而未必是最智能的功能。
(这段先按下不表)反正,买车嘛,用得顺手最重要。你是不是也会像我一样,最后喜欢那些细节的地方?带点生活气息的温度感,比单纯的配置目录来的更耐用。
你觉得这车的最大优势,会是续航还是空间?还是那块大屏带来的科技感更抓心?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