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比亚迪元UP一个月卖出4592台,笑呵呵地坐稳榜眼宝座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居然是:零跑C11还好吗?
果不其然,榜单往下一拉,1722台,第12名。
嚯,这成绩,跟坐过山车似的,直接从山顶甩到了山脚下,连前十名的车尾灯都看不着了。
这事儿要搁半年前,你敢信?
那时候的零跑C11,可是车圈里响当当的“六边形战士”,空间大、配置高、续航还挺实在,活脱脱一个刚毕业就进了大厂、月薪三万、让七大姑八大姨都交口称赞的“天之骄子”。
怎么这才几个月,就混成这样了?
其实啊,这车圈跟娱乐圈没啥两样,前一秒你还万千宠爱于一身,下一秒就可能因为对家出了个更会唱跳Rap的练习生而被粉丝抛弃。
元UP的出现,就是那个唱跳俱佳,还特会宠粉的“练习生”。
7.48万起的售价,你没看错,一台纯电SUV,价格比很多油车都便宜。
这哪是卖车,这简直就是在跟年轻人谈恋爱,上来就送包包送口红,还天天在你耳边说甜言蜜语,主打一个“真诚”。
比亚迪这招“降维打击”玩得是真溜,他们就像是那个最懂市场的大堂经理,永远知道顾客心里在想啥。
这个价位的消费者,要的是什么“诗和远方”?
别闹了,大家都是出来搬砖的,能“好看、好开、巨省钱”,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元UP就是这么一个“经济适用男”,虽然没那么光鲜亮丽,但胜在踏实可靠,让你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心里都能多一点底气。
这么一来,零跑C11的位置就尴尬了。
你说它不好吧,其实也挺冤。
毕竟该给的都给了,30万以内能给到的配置,它恨不得全给你塞进去。
但问题是,在这个“颜值即正义,价格是王道”的时代,光有“内涵”是远远不够的。
你就像那个默默为女神付出的“老实人”,结果女神最后跟一个啥也不会但长得帅的“渣男”跑了。
你说气不气人?
当然,把锅全甩给C11一个人也不公平。
毕竟,在这场10万级纯电SUV的大乱斗里,倒下的“英雄”可不止它一个。
曾经被吹上天的深蓝S07,现在一个月也就能卖个900多台,估计连长安自己的高管都得挠头。
还有广汽埃安的AION Y,想当年也是网约车市场的“扛把子”,如今销量也是拦腰斩。
这就像一场大型同学聚会,曾经的班长和学霸,如今可能还不如那个当年调皮捣蛋的“学渣”混得好。
所以你看,这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车与车之间的较量了,而是一场关乎品牌定位、用户心理和市场营销的“生死局”。
AION Y的困境,其实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型案例。
你靠着网约车市场起家,就难免会被贴上“工具车”的标签。
这标签一旦贴上,就像纹身一样,想洗掉可就难了。
你总不能指望一个刚结婚的小夫妻,开着一辆看起来像滴滴专车的SUV去度蜜月吧?
而那些新来的“搅局者”,比如那个名字听着就像要飞出地球的银河星舰7,还有那个长得像个“方盒子”的iCAR 超级V23,别看它们现在销量不高,但一个个都虎视眈眈,准备随时上来分一杯羹。
这就像是公司里新来的实习生,虽然现在还端茶倒水,但说不定哪天就成了你的顶头上司。
说白了,现在这个市场已经卷到了一个“丧心病狂”的地步。
大家不再比谁的车开起来更有趣,更有灵魂,而是比谁更能豁得出去,谁的价格能降得更低。
这就像是一场没有尽头的价格战,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没钱赚,只能互相伤害。
对于我们这些消费者来说,短时间内可能是好事,能买到更便宜的车。
但从长远来看,一个不健康的、缺乏创新的市场,最终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所以啊,这10月份的销量榜,咱们就当个乐子看吧。
别太真情实感,也别轻易站队。
毕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车市里,没有永远的赢家。
说不定下个月,零跑C11就突然想通了,搞个大降价,又杀回了前三名呢?
毕竟,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除了买彩票中五百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