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火蔓延 技术路线分野 未来谁主沉浮
走进任何一场车展。炫目的专利墙。酷炫的概念车。但最刺眼的永远是那抹红色价签。“电比油低”。“限时免费”。口号响亮。2025年刚过半。汽车行业利润率已探至 3.9%。比一杯咖啡的利润还薄。
这背后是一场生存游戏。有品牌黯然离场。有品牌咬牙跟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疾呼。“价格战没有赢家”。但降价潮依然席卷。从7万元混动。到高阶智驾免费送。战火已烧向未来。
为什么停不下来?
产能过剩是根源。350万辆库存压得行业喘不过气。锂价暴跌让成本重构。但更深层的是。市场正从增量转向存量。抢夺份额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降价。
技术同质化加剧了困境。当所有车都标榜智能。堆砌相似配置。价格成为最后战场。零部件采购价被要求连年降10%-15%。上游供应商在盈亏边缘挣扎。质量风险悄然累积。
消费者陷入观望。等待下次降价。这本能的反应。却加剧了恶性循环。
免费午餐谁买单?
高阶智驾本该是利润源泉。如今却成免费赠品。比亚迪将系统标配到8万车型。零跑甚至对已付费用户退费。
博世发出警告。“高阶智驾免费将摧毁行业”。研发投入需要回报。当技术无法变现。创新动力何以为继?
两种商业模式激烈碰撞。特斯拉坚持FSD收费6.4万元。华为智驾涨价2000元。他们相信技术壁垒的价值。而更多车企选择将成本摊入车价。赌的是规模效应和数据回报。
暗藏的成本谜题
免费往往最昂贵。预埋硬件却锁闭功能。像等待解锁的宝藏。宝马尝试对远程控车等功能收费。市场并不买账。
更隐蔽的是质量代价。为降价而压缩验证周期。省去极端环境测试。最终由消费者承担安全隐患。
经销商网络同样承压。经营恶化甚至倒闭。售后服务的及时性可靠性打折扣。最初的实惠。可能变成长久的烦恼。
价值战是唯一出路
价格战是术。价值战才是道。长安福特推出“一口价”。打破购车套路。将竞争引向透明和服务。
技术突围是根本。全固态电池。自动驾驶大模型。这些真正差异化的创新。才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付费。
华为用乾崑智驾证明。70万活跃用户愿为先进技术买单。当体验超越预期。价格就不再是首要顾虑。
未来谁会胜出?
行业洗牌加速。能活下来的或许只有5到10家。这不是危言耸听。
国际化是重要出路。在东南亚农村。五菱宏光MINIEV找到惊喜市场。差异化优势才能赢得全球尊重。
最终胜出的。一定是那些将用户价值刻入基因的企业。它们敢于创新。更敢于向“内卷式”竞争说不。用真诚取代套路。用长期主义穿越周期。
价格战终会触底。但价值没有天花板。当硝烟散尽。留下的将是真正尊重市场的玩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