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暴增87.3% 不止在国内卖爆,今年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53.2万辆,同比飙升87.3%。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国车正在全世界跑马圈地。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某个广东小城的零部件供应链小老板跟我聊过,这两年订单多得眼花缭乱,连夜赶货成常态。他反复强调,尤其是新能源电池和电控部件,供应周期从以前的3个月缩到现在1个月多点。别人一听觉得挺狠,其实里面水分挺大,更多是因为中国这边智能产线改造升级带来的效率提升,硬件能力和软件调度配合得当,不然订单上来了也担子压死你。
这种订单暴增,一线研发小哥自然忙疯了。研发流程变得比以前弹性多了——工艺试验、性能测试缩短了时间,数据反馈链路快得惊人,也就是打怪升级速度上去了。以前整整一年设计周期,现在压缩成10个月到11个月,虽然听着厉害,但你得知道,拉快节奏的同时基础数据还得稳,出错代价大得很。团队经理说:急不得,这边风控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说,研发和供应链的博弈拉得紧,像拉多了的钓线,一松就断。
谈到供应链,擦,话说回来,我一开始觉得这到底是个全产业链打通的故事,高大上。不过后来和修理工老李(车间干了15年)聊过,他吐槽:你以为都是国家政策撑着?错了,根本是市场驱动,大家都盯着利润,技术升级、成本压缩、物流效率都是捆在一起折腾的。他举了个例子,北京一批换电池的零配件,物流落差导致补货晚了3天,整车交付得延后。他还补充一句,咱行业上下游打架,供应商、组装厂、经销商彼此扯皮多了去了,真不是表面看着热闹。
我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问题:这波暴增背后,是不是国内的新能源渗透率快见顶了?厂商不得不往出口靠拢?从趋势看,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已经超过40%(不确定,样本少),超市那玩意儿刚算了一下,汽车库存天数降到不足30天,数字活得挺猛。我怀疑不少中小企业其实靠出口来消化部分产能,否则内销这边竞争太激烈,会出现价格战。猜测没细想过,但逻辑大概是这样。
说回车辆本身,咱得盯紧不同价位的车型对比。我最近试驾了一款30万左右的紧凑型SUV(国产),和同级别合资车相比,电耗低了将近10%,续航稳定在520公里上下。但是,渠道体验差别不小。朋友在成都一家4S店给我说,国产车销售的话术和服务还得进步,很多客户买了开两个月就返厂,售后体验关键时刻掉链子。小跑题,这让我想起去年的一次试驾会,工作人员说话含糊,其实不少问题现场答不上来,有点尴尬。
具体谈厂商策略,部分头部车企在研发上仍强调平台化战略,举个例子,某车型的电池包是从母公司拿来,硬件通用率达到70%,但软件算法微调几乎是全自主的。研发主管坦言:这有利于缩短开发时间,降低成本,但用户体验上,个性化定制和细节打磨还是差点意思。换句话说,平台化成了双刃剑,能省钱也容易让产品同质化。
关于成本,我粗略算了下。单看电池组的制造成本,按现在市场价(大概1.2万元/千瓦时,不确定),一台50千瓦时的车电池成本接近6万元,这还不算其他零部件和组装。保守估算,一辆30万档新能源车的制造成本至少占60%左右。这个比例和合资车比,国产新能源车的利润空间算不上宽裕,哪怕订单量暴涨,也不能忽视质的提升必要。
我很纳闷的一点是,出口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到底走的是哪条路?是低价拼量,还是打品牌差异化?销售口径常常磨叽,说是打造中国制造的软实力,这话听多了没啥具体感觉。真听销售的好友说,今年欧洲市场出口车主要靠价格优势,在德国、荷兰等地迅速铺开,但售后服务网络远远跟不上。
对供应链的理解,我自己也在修正。起初觉得中国供应链体系够强大,但与国际先进水平比,依然有不小差距。尤其是高端芯片和关键原材料,依赖进口的成分不低。就拿电控芯片来说,国产芯片正逐步应用,但和进口品牌稳定性、性能对比还有差距,这不光是技术问题,更是供应链韧性的问题。
和一个造车新人交流时,他告诉我:团队里压力山大,配件供应时间不确定,研发迭代加班成常态,用户抱怨反馈跟不上。这种场景,想象一下,研发经理还得一边催供应商、一边安抚市场部门,还要对接渠道反馈,不是个轻松活儿。
翻出相册,看到去年拍的某电池厂流水线细节,自动化程度很高,但员工神色紧绷,仿佛一不小心就会出错。生产效率提升、人员负载加重,这里面的微妙平衡,就像踩钢丝,稍有不慎就会跌下去。
乐观点讲,出口暴增体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转型成果,但我从真实一线人声中听到的,是既有欣喜,也有焦虑。种种迹象显示,厂商这波跑马圈地的也在拼命保证质量与售后,试图弥合高速增长与稳健运营的矛盾。
你觉得,这一波出口爆发,是中国新能源车撬动全球市场的开端,还是短暂的风口机会?未来几年,这些车能不能像国产手机那样真正打入主流,并形成可持续竞争力?这中间,供应链到底还能撑多久?(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