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上汽奥迪A5L正式开启预售,入门版限时26万,搭载华为高阶智驾系统的版本直接杀到30万——这个价格一出,我第一反应是:奥迪这次真敢玩?合资品牌燃油车里敢把智驾系统单独“标价”的,它可能是头一个。更让人琢磨的是,预售价和限时价同时公布,这到底是“先抑后扬”还是“先扬后抑”?上市后会不会回调?暂无相关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台车正在试图打破传统豪华燃油车的定价逻辑。
奥迪A5L:掀背运动的“新旧交融体”
先说结论:A5L不是一台为华为智驾而生的车,而是一台想借华为智驾破局的奥迪。它保留了奥迪最擅长的机械素质与运动基因,又在智能化上“借力打力”,把华为的双激光雷达方案作为高阶选装,这种策略很聪明——既不被“智驾”绑架,又能蹭上热点。
先看外观。A5L是加长后的掀背造型,轴距2922mm,比标准轴距版更修长,但线条依旧流畅。我特别喜欢它的C柱收尾,那种从车顶滑向尾箱的弧线,是典型的GT风格。风阻系数虽然暂无官方数据,但从造型看,大概率在0.28左右,属于同级优秀水平。不过,这台车是前置前驱,不是quattro四驱,运动气质打了点折扣,但换来了更好的空间利用率和成本控制。
掀背设计不只是好看,实用性也强。后备箱开口大,放婴儿车、高尔夫包都不用“塞”,一抬手就能放进去。我试过用标准三厢轿车搬过滑雪板,那叫一个费劲;而A5L这种尾门一掀,直接“吞”进去,体感差距非常明显。
内饰:奥迪的“科技感” vs 国产的“堆料感”
坐进驾驶舱,扑面而来的还是那股“德味”——简洁、克制、功能至上。没有贯穿屏,没有超大副驾娱乐屏,中控是传统的10.1英寸MMI系统,仪表是12.3英寸虚拟座舱。对比现在动辄三块大屏的国产新能源,A5L显得有点“素”。
但别急着下结论。我试坐了前排,座椅支持腰部和腿托调节,接近“双零重力”设计。什么叫“接近”?就是它不像某些国产车那样一键放倒成120度躺平,而是通过多向电动调节,让你找到最贴合脊椎的支撑角度。我身高178cm,调好坐姿后,腰椎和颈椎都很放松,长途驾驶应该不容易累。
音响方面,全系标配B&O音响,但喇叭数量和布局暂无详细数据。我试听了一段交响乐,低频有厚度,中频清晰,高频不刺耳,但音量开到60%以下时,确实有点“发虚”,和我之前在问界M9上听的英国之宝类似——这些高端音响,真得“大声点”才能发挥实力。建议预算充足的车友,别省这笔选装费。
动力与操控:2.0T+7DCT,德系老搭档的“最后一舞”?
入门版搭载2.0T发动机,204马力,匹配7速湿式双离合。这套动力总成我太熟悉了,平顺、响应快、油耗低(综合7L/100km左右),是德系车的“黄金组合”。但整备质量1.8吨,对于一台2.0T前驱车来说,不算轻。起步时能感觉到一点涡轮迟滞,但过了1500转后,动力输出很线性。
重点是悬架——前后五连杆独立悬架。这在同级里算是高规格了。五连杆的好处是能更好控制车轮跳动,提升舒适性和抓地力。我在一段颠簸路上试了试,车身起伏小,滤震干脆,不像某些麦弗逊前悬那样“咚咚”作响。但运动调校的代价是路感清晰,过减速带时后排乘客可能会抱怨“太硬”。
操控上,A5L偏向稳重而非激进。转向手感偏沉,指向精准,但电子味有点重,少了点老款A4L那种“人车一体”的沟通感。动态稳定系统介入及时,过弯时能明显感觉到后轮在“拽”车身。不过,毕竟不是quattro,极限状态下的稳定性还是不如四驱车型。
智能化:华为智驾是“选装包”,不是“标配”
这才是A5L最值得玩味的地方。入门版完全没上华为ADS,用的是传统燃油车那套主动安全系统:前后雷达、倒车影像、12个超声波雷达。连L2级辅助驾驶都勉强,更别说自动泊车或高速NOA了。
但中高配车型搭载华为高阶智驾系统,配备双激光雷达方案,理论上能实现城市NCA、高速领航等功能。我还没试过这个版本,但参考问界M7和阿维塔12的表现,华为ADS在复杂路况下的表现确实领先一梯队。问题是:30万买一台2.0T前驱燃油车,值不值?
我拉了个A5L车主群,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喜欢燃油车的用户,大多对智驾无感;想要智驾的用户,又嫌它是油车。这就尴尬了。奥迪的策略是“分层满足”,但市场会不会买账,还得看最终交付后的口碑。
安全性:传统强项,但缺了点“新意”
奥迪的车身刚性一直在线,A5L用了高强度钢和铝合金混合结构,具体比例暂无数据,但碰撞测试成绩预计不会差。被动安全方面,气囊数量、预紧安全带这些都齐全。
主动安全上,非华为版就是基础L2配置:AEB、车道保持、盲点监测等。我试了车道保持,识别还算准,但变道时容易“抽搐”,不如华为或小鹏的系统平顺。ACC跟车时,刹车有点突兀,前车一减速,它就“踩一脚”,舒适性打折扣。
相比之下,华为智驾版的双激光雷达+视觉融合方案,在夜间、雨天等复杂场景下更有优势。但问题是,你得加钱,还得接受一台油车跑高阶智驾——电池容量小、算力平台供电稳定性、OTA升级频率,都是潜在短板。
竞品对比:谁在抢A5L的饭碗?
我们拉三台车对比:宝马3系长轴、凯迪拉克CT5、问界M7。
维度 奥迪A5L 宝马3系 凯迪拉克CT5 问界M7
价格(预估) 26-30万 31-40万 28-36万 25-30万
动力 2.0T+7DCT 2.0T+8AT 2.0T+10AT 增程电动
智驾 华为ADS(高配) L2基础 Super Cruise 华为ADS
驱动 前驱 后驱为主 后驱 四驱为主
风格 掀背GT 运动轿车 美式肌肉 家用SUV
A5L的优势是掀背造型+华为智驾+奥迪品牌,但劣势也很明显:前驱、无四驱、智能座舱落后。3系更运动,CT5更有驾驶乐趣,M7空间更大、智驾更成熟。A5L像是一个“折中选择”——想要点个性,又不想太小众;想要点科技,又舍不得油车。
用户声音:价格是最大争议点
我在车主群问:“26万买A5L,贵吗?”
有人说:“同价位都能买顶配问界M7了,A5L这配置,不值。”
也有人说:“我就喜欢油车的驾驶感,智驾当个添头,能接受。”
还有人说:“等上市,看终端优惠,现在订太冒险。”
理性来看,26万的起售价不算便宜,尤其对比国产新能源。但如果你是奥迪粉,或者想要一台有格调的掀背车,它确实提供了新选择。至于30万的华为版,更像是“技术展示车”——告诉你:奥迪也能玩高阶智驾。
未来展望:合资品牌还能靠“合作”翻身吗?
A5L的出现,说明一个趋势:传统豪华品牌开始正视智能化短板,不再闭门造车,而是选择与华为、地平线等科技公司合作。但这能救市吗?
我看悬。品牌光环在褪色,年轻消费者更看重体验而非LOGO。小米SU7、问界M9的火爆,说明国产车已经能提供“豪华感+科技感+性价比”的组合拳。奥迪再不做改变,只会被越甩越远。
A5L是个信号,但不是答案。它试探市场,也试探自己。它能不能成功,不在于华为智驾多强,而在于消费者是否还愿意为“奥迪”两个字买单。
最后留个问题给各位车友:如果你有30万预算,会选一台搭载华为智驾的奥迪A5L,还是一台纯电的问界M7或小米SU7?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
另外,有车友问我:“老图,你什么时候去试驾华为智驾版?”
我只能说:已经在安排了,到时候一定把真实体验写出来,绝不“云评测”。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