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后几个月,理想i6的订单居然直接排到了明年1月份。这消息,是我朋友小张从他老婆那边买车的销售口中听来的。他跟我感叹道:你知道吗?现在都预约排期排这么远了,23万块钱的价格,算上国补和置换,简直香到爆。我心里还纳闷,这价格真有这么杀吗?
仔细算了下,这个23万左右的指导价其实不完全靠谱。官方价格是24万起,不加装饰。你知道的,现代人买车多少都会选点音响、娱乐系统啥的,这里选装一项,那里加个功能,动不动就超过25.5万了。销售也坦白,说是限时优惠叠加补贴折扣了,但明年没补贴咋整?这明显是个过渡期的福利期,大家都赶着抢。
理想i6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均衡。性能、实用性、舒适性,六边形战士的形象一点不夸张。对比小米SU7、智己LS6、岚图知音,甚至极氪的7X和001,价格相近的车中,真没几个能在多个维度都做到压倒性优势。好奇怪,这倒是提醒我,为什么很多国产品牌像极氪这样吹得天花乱坠,实操起来时间长了,细节上总有点遗憾。
记得有次见修理工老李,他说过一句话:电池容量小点没啥,最怕的是续航掉速和快充受限。理想i6搭载的是82度的电池包,不是那个理想i8上的97度电池。电池容量这块,真是我最担心的点,毕竟续航和电池寿命挂钩。如果电池能像i8那样用97度电池,续航省心不少。但好像成本一下子上去了。
对比一下同价位的电动车,像小米SU7配置挺丰富,但操控感和软件流畅度确实差点意思;智己LS6颜值高,配置也扎实,就是舒适度和后期维护稍微麻烦;岚图知音文案总说智能豪华,但我朋友开过那个,底盘有点硬实在没做细腻;极氪7X和001,电池大配置足,但要价明显高些,实际开起来油耗—呃,不,是电耗有点大,可能软件优化没跟上。
这让我想到,汽车供应链和研发流程就像两座大山,必须攀过一座才有资格挑战下一座。开发一款车,好比做饭。供应链就像食材准备,食材新鲜、配比合理,才有可能煮出好味道;研发则是厨师的手艺,不懂用料再好,也做不出合口的菜。理想显然在食材和厨师这两块下了功夫,产品才叫一个顺口。但这番话有点大,毕竟供应链里的零件缺货、涨价啥的,也随时可能翻盘。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理想在供应链管理这一块特别注重稳定性和本地化,这其实是很关键的点。试想一下,如果供应链像打疫苗一样随时断层,车厂还怎么保证批量生产?所以理想的供应链管理,是它订单长但交付还能基本有保证的一个重要支撑。
说到渠道和用户心理,这也相当有意思。理想i6的目标客户明显是中产焦虑又想趁当前优惠冲一波的典型。销售告诉我,这部分用户对续航不是特别苛刻,更多关注整体用车体验和车内舒适度。高容量电池包没装满其实算是让利给用户,降低了成本,让价格有竞争力。但有人吃不准,这样的用户群未来转化率和口碑到底能走多远?
顺便吐槽一句,选装配置这事真让人头疼。你看这理想i6,官方不算上选装好像挺美,装一下普通音响娱乐套装,价格又蹭蹭上涨。到底是厂家想保利润,还是用户贪多怎样?我也没想明白。这和我朋友吐槽某奔驰B级多 个奔驰原厂选装一样,买个车差不多加满配置才能像个样儿。
还有个没细想过的猜测,理想这么火爆,可能跟它上市时绕开了传统车企的供应链一些瓶颈有关?用自家或者合作商的零部件更顺畅些,成本控制更到位?但这只是我猜,不知道后台真实情况咋样。
反正,我还真挺好奇,明年补贴一撤,理想还能不能保持这种盘踞订单王座的势头?价格回归市场规律后,购车心理会不会变得谨慎、敏感?这跟乐观的理想用户群到底会怎样博弈?
对了,细节里我想说,理想的用户体验让我觉得车内氛围灯设计得特别有心思。不是那种炫目的霓虹灯,更多是暖色调的柔和光线,晚上开车很贴心。这样的细节,别小看,它对舒适性影响不小。你买车,有没特别注意过这些微小配置?觉得值不值?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