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你别说,十月十六号那天,蔚来的股价跟坐火箭似的,忽然就往下跳水了,港股跌了十三个点,新加坡那边也差不多,美股开盘前就先掉了六个点,没几个小时,几十亿美金没了。这不是普通的市场波动,是一场“黑天鹅”砸下来——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跑去美国法院告蔚来,指着它财报说假账,涉嫌证券欺诈。你想想,这GIC可是全球最大牌的主权基金,平时温吞吞的,这次竟然掀桌子,怼你个蔚来,背后肯定有猛料。
这事儿得从蔚来的“电池即服务”,也就是BaaS说起。蔚来搞了个新花样,车身你买,电池租着用,月付服务费,这招当年一亮相,市场上就炸开了锅,价格拉低了几万,销量蹭蹭往上涨。可这电池买卖是啥玩意儿?蔚来把电池一次性卖给了个叫“蔚能”的公司,蔚能又把电池租给客户。问题是,这蔚能跟蔚来可不是路人甲,蔚来持股将近20%,算半家人。这账咋算?蔚来把电池卖给“自己人”,收入一次全认,这不就是把未来好几年的钱全提前算进账了嘛。
三年前,美国有个做空机构灰熊研究就盯上了这账,发了份报告,骂蔚来玩“瓦兰特式”的会计游戏,意思是说这账不靠谱,收入夸大,亏损被掩盖,股价先崩了七个点。这报告一出,蔚来急得跳脚,立马说灰熊胡说八道,还请了大律师查账,说没问题。可现在,GIC这头顶级主权基金也站出来告你,摆明了是罗织罪名,打击信任,股价遭了重创。
其实新能源车行业的辉煌也不是一天两天,十年前谁敢想电池能租着用?那会儿大家还痴迷于电动车能不能跑远,能不能充电快,哪管什么会计花招。那时大家心里都有个信仰——绿色环保,未来可期。谁想到后来,行业一边卖梦想,一边卖“套餐”,用户掏着钱,背后账目跟走迷宫似的,真真假假难辨清。
再说政策层面,国家也盯着这茬,最近《价格法修正草案》都提了,防止企业“暗箱操作”,乱涨价,坑消费者。上头想管,下头市场还在疯,厂商搞花样招数不停,消费者成了最大韭菜。你看,现在蔚来被告,背后其实是资本和监管的博弈,未来新能源车市场的账务透明度,也得靠政策来压紧。
这事儿还没完,蔚来的未来跟这个案子绑得死死的,新能源车的账务游戏才刚开场,谁能走稳,谁得被市场和法律一刀切,这场大戏,咱看着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