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友们,你们敢相信吗? 曾经加价二十万都一车难求的路虎极光,如今官方价直接降到二十四万,实际成交价据说二十三万左右就能拿下! 回想起2011年这款车刚上市时的风光,六十多万的售价还要排队购买,如今的局面实在让人唏嘘。 这不只是路虎一个品牌的故事,更是整个汽车行业洗牌的缩影。 作为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老司机,我今天就和各位聊聊这款车的前世今生,以及在这个价格下,它到底值不值得入手。
记得极光刚进入中国市场时,那悬浮式车顶和溜背设计确实惊艳,开在路上的回头率不亚于超跑。 当时不少朋友为了早点提车,不惜加价十几二十万,就为了体验那把“豪车瘾”。 时过境迁,如今的极光却走上了大幅降价的道路,让人不禁想问: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从加价抢购到降价求生,极光这些年的经历堪称一部教科书级的市场变迁史。 2015年央视3·15晚会点名其变速箱问题,无疑是转折点。 我认识几位老极光车主,他们反馈说车子开了一段时间后,确实会出现变速箱卡顿的情况。 一位2013年购入进口版极光的朋友苦笑着说:“那时候真是修车比开车时间还长。 ”虽然国产后的极光在质量上有所改进,但口碑一旦受损,恢复起来就难了。
前几天我特意去了一家路虎4S店,想亲身体验现在的极光到底怎么样。 店里看车的人不多,与对面宝马店里熙熙攘攘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销售顾问倒也直白,坦言现在极光的确有较大优惠,而且现车充足。 我仔细观察了展车,不得不说,极光的设计依然在线。 那个标志性的悬浮式车顶和流畅的腰线,放在2025年也不算过时。 坐进车内,内饰的用料和做工对得起它豪华品牌的定位,只是中控屏的尺寸和反应速度与现在的新能源车相比,显得有些落伍。
启动车子,2.0T发动机的声音很沉稳,路上行驶时底盘调校依然保持着豪华车应有的质感。 我在城市路段和高速上都试了试,这套动力总成表现中规中矩,换挡平顺性比早期车型有了明显改善。 不过当我尝试使用它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时,感觉与目前主流智能电动车相比,确实存在差距。
说到智能化,这可能是传统豪华品牌面临的最大挑战。 如今消费者选车,更关心的是车机系统流不流畅、语音助手聪不聪明、自动驾驶辅助好不好用,而不再是所谓的“英伦血统”或“贵族身份”。 我在试驾时就深有体会,极光的车机系统虽然功能齐全,但操作逻辑和响应速度,与咱们用惯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相比,总感觉慢半拍。
价格大幅下调对消费者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我们也得明白,这背后反映的是路虎品牌力的下滑和市场策略的调整。 根据资料显示,奇瑞和路虎合建的工厂年产能能达到二十万辆,但去年仅卖出三万多台,这个数字确实触目惊心。 经销商的日子更不好过,除了揽胜和卫士还能赚点钱,其他车型几乎都在亏本销售。 这种情况下,大幅降价清库存也是无奈之举。
我在店里与一位来看车的年轻人聊了会儿,他坦言:“二十多万买台路虎,听起来很诱人,但我会更担心后期的保养维修成本和可靠性。 ”这种顾虑很具代表性,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不再单纯为品牌光环买单,而是会综合考虑用车成本、可靠性和残值率。
那么问题来了,二十三万买一台路虎极光,到底值不值? 我的看法是,这要看你的需求是什么。 如果你追求的是品牌效应和独特设计,并且对智能科技要求不高,那么现在的极光确实很有吸引力。 但如果你更看重智能化体验和低使用成本,可能需要多看看其他选项。
站在整个行业角度看,极光的跌价轨迹正是传统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处境的一个缩影。 还记得当年陆风X7因为抄袭极光设计而被判停售吗? 讽刺的是,如今极光的价格已经和当年的陆风X7相差无几。 这种变化既反映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成熟,也揭示了传统豪华品牌如果不及时转型,就可能面临的市场地位挑战。
路虎也意识到了问题,打算用奇瑞的平台推出新能源车型,但具体上市时间还是个未知数。 在电动车领域,路虎已经落后于许多品牌,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在当前的中国市场,没有电动化产品和智能科技加持,再豪华的品牌也难免遭遇困境。
聊了这么多,最后说说我的感受吧。 汽车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曾经的品牌溢价在理性消费者面前逐渐消解。 极光从加价到降价的过程,实际上给所有汽车品牌上了一课:不管过去多么辉煌,跟不上时代变化就一定会被市场淘汰。 对于咱们消费者来说,这倒是好事,意味着我们可以用更合理的价格买到心仪的车辆。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这样一台二十三万就能入手的路虎极光,你会考虑购买吗? 在品牌和实用性之间,你又如何权衡? 欢迎车友们分享自己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