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比亚迪开个全地形赛车场,号称“全民赛道 全场好玩”,这操作我也是服了。昨天一刷朋友圈,竟然一堆人晒着自己穿上赛车服,拿着头盔,脸上那叫一个兴奋。别说,确实让人心动。平时开开家用车,跑跑城里路,忽然有个地方可以真的体验速度和激情,还不用担心被吐槽“你会开车吗”或者“你那个不用看路的吗”。可这都还只是表面,是不是有点太理想化?我昨天去看了一下现场,什么体验项目?悬天沙坡、水中直行、模拟冰道、漂移环道……这些听着像极了电影里的特技场景,也能成了普通人的日常娱乐?我真没想到,比亚迪能套路扯这么远,将场景拼成一块儿,变成一个集极限、科普、娱乐多合一的“全民宠儿”。
走出赛场,回头想想,别说氛围还挺热烈的。官方都说了,不需要赛车牌照、不收门槛很高的入场费,普通人三百多就能体验一次漂移,看起来似乎是为大众打工。但实际上,这操作,不就是拼个“也许能让更多人知道,车还能这么玩”?反正我昨天看到身边一个平时开着家轿车的兄弟,穿了个赛车衣服,拿了个头盔,冲着我说“我得试试,听说漂移挺有意思的。”现场调度都挺专业,教练一对一指导,学会一点漂的基本动作都成了“能吹好几天的战绩”。但你真以为普通人收藏这个技术?别天真了。
从方案设计来看,这个场地还布局得挺用心。最大的亮点在于,场地里把各种极端地形都搬到了一块儿:悬天沙坡突破吉尼斯纪录,海底世界的水中直行池、模拟冰雪路面、还有国内首创的低摩擦环道。一听就是娱乐又安全,适合家庭、情侣、甚至带娃体验。可这背后,是比亚迪在挖掘什么市场?带娃的父母既可以追求孩子学会基本的驾驶动作,又不怕孩子一不小心撞破玻璃、划破轮胎。再配合那些拼图似的小场景,在场的每个人都能找到点属于自己的乐趣。只是,等会大家自觉点,别真当这就是“全民赛车狂潮”。你以为比亚迪会真的让你学会漂移,带你飙?玩归玩,但切记是“体验”,不是开车考试。
然后说到最热闹的部分,也别忽略了它的多场景覆盖。那些专业赛道,速率飙到220公里/小时,让人心跳加速,从的就是激发你内心那个“我能行”的小愿望。不过别高兴得太早,大部分人跟那些狂飙车手还差得远。真正玩起来,更多的是在直线跑跑,然后折腾一圈又一圈,笑着哈气。还有那所谓的“智能体验”区,十几项场景,触控屏一按那一瞬间就能感受到比亚迪的科技感。而且,体验安全,体验智能驾驶,体验停车技能,听着就很“未来”。从我角度看,这些所谓的高端科技,只是个“第一轮泡沫”。你能真感觉到技术普惠了吗?不就是在转化为一种场景娱乐,给日常生活加点“酷”的元素。
再说说越野区,从泥坑攀爬到陡坡挑战。你要问我,普通人能真的玩转?诚实说,能到哪里去试试这些高难度。倒是看到一些刚入门的SUV车主,穿着运动服,踩着泥,满脸得意。他们嘴里还在讨论“黑山、川藏路的越野场景”,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专业越野车手。其实我觉得,越野赛场不就是给普通爱车狂热份子放个“梦”的?你试试借助智能四驱,能不能真的爬上个陡坡,或者穿越个水坑?都得结合场景,不能光看表面。这就是“体验”吗?还是“秀场”?我真想问句,难不成所有的越野乐趣都必须要付费、逐场体验才行?又不能每个人都iPhone换新款一样一键会走。
最后那块9000平方的露营区,倒是挺温馨。吃完饭,望着星空,看着赛道阑珊的灯光,分享一两个驾驶的小故事。该不该说,这是一个“可以自我沉淀”的地方?还是在无聊中寻找一点点感动?我不知道,但感觉比亚迪在打造的这个“全地形体验”,还挺能折射出他们的野心:不只是卖车,更要复制一种“汽车文化”。可是问题是,这文化还能持续多久?屏幕一黑,体验就完了。这就叫“全民赛道”吗?你们那么多场景,“好玩”的体验也能像广告一样持久吗?大炼钢铁、全民狂欢,下一秒就可能变成一堆车胎下的碎片。你说这场热闹,能持续多久?我反正是看够了,真没想到,未来的汽车场馆会变成这样“全民共享”的奇观,最后还不是得靠个场地、靠点技术,有没有人会站起来问一句:这就是真正的赛车梦吗?还是只是一场高科技包装的“娱乐快餐”?你们觉得,下次还看谁买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