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4S店偷换电池,产能不足做借口,消费者权益受影响

如果你有机会走进一家新能源汽车4S店,不要急着被门口的高光展车晃了眼,——仔细看看角落里的堆积如山的电池,闻一闻那带点刺激的化工味道,再盯紧那几个忙于更换部件的小哥的手。他们熟练地拆下旧电池,装上新电池;动作干净,却也极其机械。你不会察觉到其中的异常,除非——你是那个偶然询问电池编号的客户,或者更巧的是你喜欢琢磨每一次维保后的车辆性能变动。其实,“这块电池是不是原厂的?”这个问题,比油耗疑问,更考验一个车主的想象力。

新能源汽车迅速爬升的销量让每一块电池都显得,怎么说呢,有点“值钱”。你以为这是一场关于技术革命的游戏,其实每次电池“偷换”都是个编排精妙的黑色小剧。《偷天换日》在这里成了操作手册,主角轮番上阵,小配角,通常是那个刚学会用力拧螺丝的维修工。

新能源汽车4S店偷换电池,产能不足做借口,消费者权益受影响-有驾

我们说的“偷换”电池,可不是过去那种邻居家拿走你家遥控器电池的小打小闹。当下这事,有时发生在新车下线的时候,有时是在售后环节,也偶尔在二手市场里,小成本上映,用户花了大钱,得到的是廉价的二手配件。你以为买的是品牌的承诺,实际上买到的是一套高度“市场化”的黑色奖励办法。这个游戏规则很简单:更低成本、更高利润、更少被发现。

产能不足的锅,甩得飞快。如果你去问一些车企负责人:“为什么偷换电池?”对方多半神态严肃,拿出一份工厂统计单,带着产业升级的豪情说:“我们产能受限啊。”这话不完全是假,只不过用产能不足做挡箭牌,更像是给不良行为上一层光环。目前电池行业确实有时间差,供不上市场的订单,眼看着用户提车心急如焚,领导们眉头紧锁,销售部门急得直跳脚。于是,库存里的那些低规格电池,被塞进新车,无奈之中多了点“创新”思路,反正客户不懂,就先交付出去。用一块不是原厂的电池,表面上是赶市场节奏,实则玩的是灰色地带。

但产能不足,从来也不是全部原因。这点与其说出于无奈,不如说,行业自有一套暗规则。举例来说,一座修理厂的后台,电池流转很快,原厂的被挑走了,剩下的则混进其它低价货色。“只要能跑,指标不差,客户不看”,这成了内部默认的小共识。对小修理厂来说,单笔利润能多几百上千元,风险微不可查,何乐而不为?而一些供应商甚至干脆把“电池混换”当成主营业务:你要高端货?抱歉没货。有低端货,要不要?这仿佛是行业版的“羊毛党”,既能赚供应链的钱,也能分车企的利,无人不愿,一片欣欣向荣。

把目光拉长你会发现,这场闹剧的本质,是利益驱动。很多车企,尤其新势力品牌,为了提高市场份额,拼价格、拼交付速度。在短暂的闪耀之后,成本压力像梦魇一样压过来。一个电池若能省下几百块,就是对财报的一次小补。人性在利益面前,总是恰到好处地妥协:“我们只是借用一下产能紧张的说法,实际是想活得漂亮点。”

当然,还有更黑的黑色幽默。监管总追不上创新速度。相关部门每年都宣布要打击“黑电池”“假冒伪劣”,可三个月后又有新的手法。他们像是在和无穷尽的变色龙玩捉迷藏。你问监管效果怎么样?就像问我的头发还剩多少——心照不宣,彼此都懂,数字有但意义不大。

新能源汽车4S店偷换电池,产能不足做借口,消费者权益受影响-有驾

说到底,消费者是最大的受害者。你在广告里看到“原厂保障”,但实际开回家的那辆新能源汽车,电池数据已成一团迷雾。你用车体验变差,电池续航缩水,可能还要承受安全隐患。最无奈的是,你想投诉,却发现责任界定极为模糊:到底是车企的问题还是供应商的锅?而监管部门一纸处罚,很难真正落到消费者头上。维权路漫漫,售后电话比恋爱时还难打成功,有时你收到的回复,只比推销保险的电话多那么一点“关怀”。

解决方案倒不少。但每次说到这里,我总觉得自己像个年年立旗的政委。区块链追溯、电池身份证、严格处罚——这些东西听起来很美,真实落地却不容易。技术跟不上监管,监管跟不上“换电池”的速度,久而久之,变成一场复杂的猫鼠游戏。有时觉得,行业里每个人都是玩家,只不过有的拿牌明,有的出牌暗。

假如你问我怎么看未来,我只能说,唯有诚信和创新才是为消费者真正装上一颗放心的“原厂电池”。但这条路上,诱惑太大,规矩太松,执法太慢,说到底没有哪个部门把“偷换”电池这事真正当成烫手山芋。企业自律、行业监管,听起来像两个门神,实际经常是“虚拟主持”。毕竟,但凡涉及到钱的地方,人性复杂得可以写一本悬疑小说,只是没人敢拍成电影罢了。

我经常琢磨一句话:一个行业的底线,究竟是谁来维护?是消费者的聪明,还是企业的自觉,亦或监管的威严?又或者,根本就没有底线,只是每个人在利益和道德之间温柔地兜圈子。下次你在4S店看车,不妨问多一句:“电池是原厂的吗?”当然,不保证你能听到想要的答案。

你会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又能否识破这场行业版的“障眼法”?这一切究竟是不是行业进步路上的必经之痛?或许,只有等到有一天,电池编号和车主身份证一样难以篡改,我们才能安心坐进每一辆新能源汽车,然后——不用再问“这是真正属于我的电池吗?”

新能源汽车4S店偷换电池,产能不足做借口,消费者权益受影响-有驾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