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生产基地,青睐西安而非武汉,这里有何过人之处?

提到汽车产业,很多人都会先想到武汉。

毕竟武汉有 “中国车谷” 的名号,东风汽车扎根多年,传统汽车产业基础扎实,按说该是新能源车企布局的优选。

可比亚迪的选择却有点不一样。

这些年,比亚迪在西安建起了年产能 120 万辆的全球最大单一生产基地,2024 年从这里产出的新能源汽车,光出口就占了全国份额的近两成。

反观武汉,比亚迪早年建的电动大巴厂后来转做了电池配套,始终没形成大规模的整车产能。

为什么比亚迪会更青睐西安?其实看看两地在产业配套、物流条件上的差异,答案或许就藏在这些细节里。

比亚迪生产基地,青睐西安而非武汉,这里有何过人之处?-有驾

西安和比亚迪的缘分,得从 20 年前说起。

那时候比亚迪刚想从电池行业跨界造车,手里有资金但缺生产基地,就去考察了不少城市。

武汉当时正靠着东风汽车发展传统燃油车,本土资源大多向东风倾斜,外来车企想拿到核心的土地、政策支持并不容易。

而西安当时汽车产业还比较薄弱,为了留住比亚迪,直接给出了 1500 亩土地零地价的条件,只要求比亚迪把汽车基地永久落在西安。

就是这个决定,让比亚迪在西安扎了根。2005 年,比亚迪首款量产车 F3 在西安下线。

2008 年,全球首款插混汽车 F3DM 也从这里生产,西安成了比亚迪造车梦的起点。

反观武汉,比亚迪后来虽在黄陂建了电动大巴厂,但随着大巴市场饱和,厂子只能转做电池配套,始终没摸到整车生产的核心门槛。

比亚迪生产基地,青睐西安而非武汉,这里有何过人之处?-有驾

光有早期合作还不够,后续的政策支持才是留住企业的关键,这一点西安做得很实在。

2020 到 2022 这三年,比亚迪单在西安就拿到了 66.66 亿元的中央财政补助,占了它全国补贴总额的近三分之一。

等国家补贴退场后,西安又马上跟上地方补助,没让企业有转型压力。

更重要的是,西安还帮比亚迪搭产业链。从 30GWh 的动力电池项目,到专门的新能源零部件产业园,每一步都跟着比亚迪的需求走,让整车生产的上下游能无缝衔接。

武汉也想发展新能源汽车,还提出 2025 年整车产量突破 200 万辆的目标,但政策多是面向 “引进新企业”,没针对单一企业做深度绑定。

武汉经开区虽去长三角招过配套企业,可到现在,当地新能源车企的核心部件,还有 70% 要从长三角调运,本土配套跟不上。

比亚迪生产基地,青睐西安而非武汉,这里有何过人之处?-有驾

造新能源汽车,缺一个零部件都不行,产业链的完整度直接影响生产效率,这也是西安的优势所在。

2018 年的时候,西安汽车产业的本土配套率还只有 30%,很多零部件要从外省运过来。

之后陕西启动 “链长制”,由省级领导牵头,以比亚迪为核心,定向引进了采埃孚、依必安派特等 200 多家配套企业。

现在西安的汽车产业配套率已经到了 57%,一辆宋 Pro 从零部件到整车下线,最快只要 48 小时。

而武汉的 500 多家零部件企业,大多是给东风做燃油车配套的,新能源核心部件产能不足,光物流成本就比西安高 15%,响应速度还慢 3 天以上。

比亚迪生产基地,青睐西安而非武汉,这里有何过人之处?-有驾

比亚迪这些年全球销量增长快,出口占比达 35%,而西安的物流优势,是武汉暂时比不了的。

西安是 “一带一路” 的起点,还是中欧班列的集结中心。

2024 年,比亚迪从西安通过中欧班列发运的新能源汽车超 5 万辆,经阿拉山口口岸到德国杜伊斯堡,运输时间比海运缩短 40%,每辆车物流成本能省 2000 元。

西安还为比亚迪修了草堂铁路货运专线,从批复到开工只用了 8 个月,2025 年通车后,能实现 “工厂到口岸” 直达,年货运量达 602 万吨,完全能匹配 150 万辆的产能。

而武汉虽有长江航运,但新能源汽车出口靠海运,从武汉港到欧洲鹿特丹要 45 天,比中欧班列多 20 天,根本满足不了欧洲订单 “45 天交付” 的要求,2024 年武汉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还不到西安的 1/5。

比亚迪生产基地,青睐西安而非武汉,这里有何过人之处?-有驾

最后还有人才和成本的优势,这也是企业看重的。

西安有西安交大、西北工业大学等 30 多所开新能源专业的高校,还和比亚迪共建了实验室,定向培养电池材料、智能驾驶领域的人才。

2025 年光西安汽车职业大学就给比亚迪送了 2000 多名技术工人,毕业就能上岗。

而武汉的优质人才多流向东风、武钢等本土国企,比亚迪难招到核心技术团队。

成本方面,西安的工业用地价格是武汉的 60%,技术工人月薪比武汉低 1500-2000 元,再加上陕西煤炭、电力资源丰富,每辆车的生产成本能降低约 8%,这对大规模生产的车企来说,可不是小数目。

比亚迪生产基地,青睐西安而非武汉,这里有何过人之处?-有驾

其实不是武汉不够强,而是西安在新能源赛道上,刚好踩对了比亚迪需要的每一个点 。

从早期的诚意合作,到后续的政策、产业链、物流、人才支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保障。

觉得这篇文章有用的话,欢迎点赞收藏,也分享给身边感兴趣的朋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