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耗飙升别担心,做好这5点,直降2-3个油

很多车主朋友们可能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困惑:为什么自己的爱车,刚买回来的时候感觉特别省油,动力也足,可开了几年之后,就好像变了辆车似的,油耗不知不觉就高了上来,有时候百公里甚至能多出两三个油。

每个月一算油费,都感觉心头一紧,多出来的这部分开销,日积月累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不少人会自然而然地把原因归结为“车老了,发动机性能衰退了”,觉得这是个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就像人年纪大了新陈代谢会变慢一样,只能无奈接受。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油耗飙升别担心,做好这5点,直降2-3个油-有驾

其实,车辆油耗的升高,虽然与车龄有一定关系,但很多情况下,并非是发动机出现了严重的、不可逆的老化问题,而更多是由于一些我们日常使用和养护中忽略的细节所导致的。

这些问题如果能够被及时发现和处理,油耗完全可以恢复到接近新车的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一聊导致油耗升高的几个关键因素,以及如何通过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让您的爱车重新变得“节俭”起来,这比单纯地寻找更便宜的加油站要有效得多。

首先,我们必须谈谈油耗升高的头号元凶——积碳。

积碳这个词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但它具体是怎么影响油耗的呢?

简单来说,积碳就是汽油在发动机内燃烧不充分时留下来的黑色胶状物质。

它会像牛皮癣一样,顽固地附着在发动机内部的关键部件上,比如节气门、喷油嘴、进气门背面甚至是火花塞的电极上。

当这些地方被积碳覆盖后,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就开始了。

节气门脏了,控制进气的阀门开合就不那么精准了,导致进入发动机的空气量不足;喷油嘴堵了,汽油就不能很好地雾化成均匀的油雾,而是呈水柱状喷出,与空气混合不均,燃烧效率大大降低;火花塞被积碳包裹,点火能量就会减弱,甚至出现“失火”的情况。

发动机“呼吸”不畅,“吃饭”不香,点火还没劲,为了维持正常的动力输出,行车电脑就只能被迫发出指令,让喷油嘴多喷一些油。

这就好比一个人干活没力气,只能靠多吃饭来硬撑,油耗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

判断积碳是否过多,可以留意几个现象:比如冷车启动时,车辆会明显抖动,怠速转速不稳定;行驶中感觉加速无力,油门踩下去反应迟钝;尾气闻起来有一股刺鼻的生油味。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很可能就是积碳在提醒您该给发动机做个“大扫除”了。

解决起来也不复杂,对于积碳不严重的情况,可以尝试在油箱中加入一瓶高品质的、含有聚醚胺(PEA)成分的燃油添加剂,然后去跑一段高速,利用高转速和清洁剂的双重作用,溶解并清除油路和燃烧室内的部分积碳。

如果积碳已经比较严重,那么去专业的维修店进行一次免拆清洗,比如俗称的“打吊瓶”,效果会更直接、更彻底。

其次,一个极易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因素是轮胎压力。

很多驾驶员平时很少主动检查胎压,觉得只要轮胎看起来不瘪就行。

实际上,胎压对油耗的影响非常直接。

油耗飙升别担心,做好这5点,直降2-3个油-有驾

当轮胎压力低于厂家规定的标准值时,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就会变大。

您可以想象一下,推一辆轮胎气很足的自行车和一辆轮胎发软的自行车,哪个更费力?

答案显而易见。

汽车也是同理,增大的接触面积意味着增大了滚动阻力,发动机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克服这部分阻力,才能让车辆前进。

有数据显示,当胎压比标准值低10%时,油耗可能会随之上升5%到8%左右。

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大,但常年累月下来,也是一笔可观的开支。

因此,养成定期检查胎压的习惯非常必要。

车辆的标准胎压值通常标注在主驾驶位车门内侧的B柱上或者油箱盖内侧,车主应该以这个数值为准。

建议每个月至少检查一次,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

夏天由于气温高,行驶中轮胎温度升高会导致胎压上升,可以比标准值略低0.1bar;而冬天天气寒冷,空气热胀冷缩,胎压会下降,则可以比标准值略高0.1-0.2bar,以保证胎压在正常范围内。

同时,千万不要忘记检查备胎的胎压,以防不时之需。

再者,机油的选择也与油耗息息相关。

机油被称为发动机的“血液”,它的主要作用是润滑、冷却、清洁和密封。

其中,机油的黏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

如果选择了黏度过高的机油,虽然在高温下的保护性能可能更好,但它也会增加发动机内部运转的阻力。

这就好比让一个人在水里游泳和在糖浆里游泳,后者显然要费力得多。

发动机内部的曲轴、活塞、凸轮轴等部件在运转时,需要克服来自机油的黏性阻力,如果这个阻力过大,发动机的动力就会被内耗掉一部分,反映到驾驶体验上就是动力变弱,油耗升高。

比如,您的车辆使用手册上明确推荐使用5W-30黏度的机油,但您却错误地使用了黏度更高的5W-40机油,那么油耗出现小幅上升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因此,在选择机油时,最可靠的依据就是车辆的保养手册,按照厂家推荐的标号来选择,这是工程师们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最适合您车辆发动机的方案。

油耗飙升别担心,做好这5点,直降2-3个油-有驾

一般来说,结构较为精密的日系、韩系车多推荐使用0W-20或5W-30这类低黏度机油,而一些德系车或者行驶里程较长的老旧车辆,由于发动机内部零件间隙变大,可以适当选择黏度稍高的机油,如5W-40,以保证良好的密封性,但也不应盲目追求高黏度。

除此之外,为车辆“减负”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节油方法。

很多人的后备箱就像一个移动储物间,常年放着各种不常用的物品,比如整箱的矿泉水、儿童座椅、露营装备、钓鱼工具等等。

这些额外的重量会直接增加车辆的行驶负荷。

根据测算,汽车的负重每增加100公斤,其油耗大约会上升2%到3%。

这意味着,如果您车上长期拉着50公斤的杂物,就相当于您每次出行都免费搭载着一个儿童,而这部分的油耗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所以,定期清理后备箱,只保留千斤顶、三角警示牌等必要的应急工具,将不用的物品及时拿回家,是节油的好习惯。

同样,一些车外的附加装置,比如车顶行李架、自行车架等,在不使用时也应及时拆除,因为它们在高速行驶时会极大地增加空气阻力,导致油耗显著上升,其影响甚至比增加重量还要大。

最后,也是最能体现驾驶者水平的一点,就是驾驶习惯。

同一辆车,在不同的人手里,油耗可能会有天壤之别,差距甚至能达到30%以上,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驾驶者的右脚。

要养成节油的驾驶习惯,关键在于改掉几个“费油动作”。

第一是避免频繁的急加速和急刹车。

在城市道路行驶,要做到“眼观六路”,对前方的路况有预判,柔和地控制油门,平稳地提速,尽量利用车辆的惯性滑行,减少不必要的刹车。

猛踩一脚油门,发动机的瞬时喷油量会成倍增加,而一脚急刹车,则是将之前用燃油换来的动能,全部以热能的形式浪费在了刹车片上。

第二是减少长时间怠速。

实验证明,发动机怠速超过一分钟所消耗的燃油,比重新启动一次要多。

现在我们很多国产车都把自动启停功能作为标配,这背后就是基于严谨的节能考量。

因此,在长时间等待红灯或者路边等人时,如果预计时间会超过一分钟,果断熄火是更经济的选择。

第三是在高速行驶时,正确使用空调和车窗。

当车速超过80公里/小时,开窗所带来的巨大空气阻力,会比空调压缩机运转所消耗的能量更多。

所以在高速上,更省油的方式是关闭所有车窗,打开空调并调至合适的温度。

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关注和改善,您会发现,让爱车恢复低油耗,其实并不需要花费太多金钱和精力,更多的是需要一份细心和科学的用车态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