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变成新能源车的“考场”,排队抢充电成常态,产业扩张与基础设施不匹配让用户焦虑不断

高速公路变成新能源车的考场,排队抢充电成常态,产业扩张与基础设施不匹配让用户焦虑不断

最近这个国庆节,照样是高速公路变身充电战场的好戏一场。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几个朋友都遇到了一样的问题:车子在高速上快没电了,服务区的充电桩排队排到让人抓狂。有一次我朋友跟我抱怨:在市区电车特别方便,充完电几块钱,没想到一跑高速就得排队看肚子。别说,沿途的小细节,有些还挺扎心的——比如你站在车旁,看着队伍缓慢排着,旁边的车主忽然低声问:这个电桩能用吗?我估算过,国庆期间,江苏的高速服务区日均充电车辆可能超过4.5万台次,创历史新高。这背后,除了电力公司用了移动充电机器人、跨省联动绿电采购和新疆绿电的保障措施外,还是供需严重失衡导致的焦虑指数暴涨。

高速公路变成新能源车的“考场”,排队抢充电成常态,产业扩张与基础设施不匹配让用户焦虑不断-有驾

说实话,想想个比喻,你买了个新手机,官方宣称充电只要十分钟,体验极佳,但实际用起来,像夏天的热浪一样,充到一半还得狂找插座。这不就是我们这个充电产业的窘境么。你知道,去年年底做个调查,我记得新能源乘用车的数量在全国大概是400万辆,其中可能只有20%的车主装了私人充电桩。人家骑电动车的朋友开玩笑说,现在出门都像带着充电念想。去年我还见过一对情侣,我们要不要投资个家庭充电站?算了,反正冬天开多远都行,夏天出门不敢跑太远,这算是一种限制吧。车里还在抱怨的,有几位老司机都觉得,这个充电与续航的苦恼,短期内难以解决。

这个问题不能只归咎于充电桩不够用。它反映了行业脆弱的扩张速度远远超出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你可以想象,一个高速路段的充电站,铺了几十个桩,但真搞到高峰时刻,可能只有几个桩在工作,剩的都被占了,岛上零点秒—搞笑的是,忙不过来的时候,充电桩还会故障。有个朋友跟我说: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场景,排队排了半小时,插桩后发现快没电,结果下次还得排队。行业的隐忧在于,去年国家统计局还报了个数据,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规模增长速度大概是30%,但基础设施的迎头赶上,连10%都不到,明显落后不少。

高速公路变成新能源车的“考场”,排队抢充电成常态,产业扩张与基础设施不匹配让用户焦虑不断-有驾

你会不会感到奇怪:为何供应链会如此滞后?很多人在背后推测:是不是技术还不够成熟?这个说法我没太深想过,但其实也有道理。比方说,电池技术,过去两年确实取得了进步,但在大规模应用中,总会遇到热管理、寿命、稳定性的问题。毕竟充电桩不只是一块硬件,更是电网、软件和互联的一整套体系。就像我朋友早上遇到个维修师傅,他说:电动车的充电站,没那密集,连多功能智能充电桩都还在试验段。这提醒我,产业链的成熟需要时间,更不用说绝大部分车企还在追求规模化。

实际上,在行业里观察的经验是:技术远没有宣传的那么完美。你还记得去年那次亮相的2000千瓦高速快充,大家都期待像加油一样便捷。结果,本地充电桩还在调试,很多用户遇到连接不上、充电慢的状况更是屡见不鲜。换句话说,这还只是产业表面繁荣的一角。

高速公路变成新能源车的“考场”,排队抢充电成常态,产业扩张与基础设施不匹配让用户焦虑不断-有驾

未来怎么办?很多人会说:建设更多充电桩,或者推广换电方案(这段先按下不表)。我知道,短期来讲,这都只是一种应急方案。但细想一下,关键还是两条:第一,基础设施必须跟产业高速增长同步;第二,车企也得改掉忽悠的毛病,不要只是夸耀全球最快快充和未来十年不用担心充电。我曾经看过某车企的宣传片,里面那种30分钟充满的画面,看得人都以为随叫随到一样。实际操作中,深夜某个充电站,排队的人比苹果新品发布会还多。

这个焦虑背后,一方面是政策和资本的追逐,产业扩张像是在赶高铁,快得让人眼花;另一方面,是技术和基础建设的长跑。一位业内朋友告诉我:这个行业,就像开火锅店,想快速红火,但后期如果锅底不好,菜又不新鲜,再火也会凉。你有没有感到奇怪,为什么新能源汽车厂商拼命追车型造型,却少有人说加强电池热管理和基础设施?它们似乎都觉得营销比根基更重要。

高速公路变成新能源车的“考场”,排队抢充电成常态,产业扩张与基础设施不匹配让用户焦虑不断-有驾

我也猜测,未来几年,可能会出现断链——产品爆款,但因为充电难、保值率低、维修困难,用户逐渐冷静下来。这让我想到,差不多每次换车,一堆朋友会说:我到底是买燃油车好,还是混动车特色多,电动车能省点油,但使用成本太高。这个问题实际上还挺难,一车在手,要考虑的是用车场景、基础设施和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

不过有一点我比较喜欢在行业里听到的,小秘密:每次行业的调整期结束,新的开始就会诞生。电池技术或许还在磨合,但移动充电机器人和社区微型充电站,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可能——哪天我在高速上遇到,能不再为排队焦虑,就不用开车时多心里赌一把了。读到这里,你有没有觉得,哪天我们或许还会在高速路旁看到无人充电站正安静运营?

高速公路变成新能源车的“考场”,排队抢充电成常态,产业扩张与基础设施不匹配让用户焦虑不断-有驾

想问一句,假如你要长途出行,你会更偏向于考虑充电便利还是续航能力?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