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斯拉以电动化浪潮席卷全球时,中国汽车工业正悄然孕育着自己的答案。2015年,一位曾创立汽车之家的连续创业者李想,带着创造移动的家的愿景,在北京成立了车和家——这家后来更名为理想汽车的企业,用独特的增程式技术打破了续航焦虑,更用家庭幸福的价值观重新定义了豪华智能电动车。
从车和家到理想:一个品牌的进化之路
理想汽车的基因里刻着两次关键蜕变。2015年7月成立之初,李想将公司命名为车和家,直指汽车与家庭场景的深度绑定。早期尝试的SEV微型电动车虽折戟欧美市场,却为2018年理想ONE的横空出世积累了经验。这款定价32.8万元的六座增程式SUV,在2019年12月交付首年即斩获3万辆销量,验证了没有续航焦虑的智能电动车这一产品逻辑的可行性。
2021年成为品牌的高光时刻:全年交付超9万辆登顶新势力单车销冠,同年8月12日登陆港交所(股票代码2015,致敬创立年份),与早前纳斯达克上市形成双重资本市场布局。而2019年3月更名理想汽车的决策,则标志着从技术探索到品牌价值输出的战略升级。
双能源战略背后的技术哲学
理想汽车最鲜明的标签是其增程式电动技术(EREV)。不同于纯电或混动路线,理想ONE通过1.2T增程器发电驱动电机,实现NEDC综合续航800公里,精准击中家庭用户的长途出行痛点。这种城市用电、长途发电的双模方案,在充电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阶段展现出独特优势。
但理想并未止步于此。江苏常州生产基地正为2023年高压纯电平台(Whale/Shark)量产做准备,配套的400kW超快充技术将解决纯电车型补能效率问题。这种当下与未来并重的技术路线,折射出理想务实又前瞻的研发思维——先用增程式打开市场,再用超快充纯电布局未来。
家庭场景驱动的产品逻辑
打开理想汽车官网,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的标语赫然在目。这不仅是口号,更是产品设计的核心准则。以理想L8为例:三排六座布局满足多孩家庭需求,后排电动调节配合温奶器接口等细节,将车内空间转化为亲子互动场景;NOA导航辅助驾驶降低长途疲劳,而行业首创的任务大师功能,则可一键切换全家出行模式。
这种场景化思维甚至延伸到服务网络。2019年首批5家零售中心均选址一线城市核心商圈,通过体验店+交付中心+服务中心三位一体模式,让看车、购车、养车成为家庭周末活动的一部分。截至2022年1月,理想ONE累计交付136,356辆的数据背后,是无数家庭用真金白银投下的信任票。
中国智造的新范本
从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到重庆力帆常州分公司的智能制造基地,理想构建了完整的自主可控产业链。其全栈自研的智能驾驶系统,BEV(鸟瞰视图)算法已实现高速NOA、城市LKA等高级功能。而供应链管理更显功力:2021年全球芯片危机中,理想通过提前锁单和灵活替代方案,成为少数未停产的造车新势力。
在品牌文化层面,超越用户需求的价值观推动着持续创新。2021款理想ONE将增程器热效率提升至40%,纯电续航增至188公里;新车型理想L6、理想MEGA则瞄准不同细分市场,形成覆盖30-60万元价格区间的产品矩阵。这种快速迭代能力,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缩影。
当传统车企还在纠结电动化转型节奏时,理想汽车用八年时间完成了从初创企业到港股上市公司的跃迁。它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路线的选择,更在于将家的概念注入钢铁与代码之中——这或许才是中国品牌对抗特斯拉的真正差异化武器。随着超快充纯电车型的落地,理想的下一章,正在书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