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亏326亿,中国市场销量不足70万辆,日产汽车已陷入最大危机?

巨亏326亿,中国市场销量不足70万辆,日产汽车已陷入最大危机?

巨亏326亿。中国市场销量不足70万辆。这家曾经的家用车霸主。真的还能翻身吗。

巨亏326亿,中国市场销量不足70万辆,日产汽车已陷入最大危机?-有驾

在很多人记忆里。日产就是那个“不会出错”的选择——三大件靠谱、省油、空间大、耐用。买它。就是买安心。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一切好像悄悄变了。
新车没人讨论。老车主换车时也不再优先考虑日产。
数据冰冷而真实:2024财年,日产全球净亏损高达326亿元。在华年销量跌破70万辆。几乎倒退回2014年的水平。
那个曾经随处可见的“NISSAN”标志。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我们的视野里淡出。

这不是一场突然的崩塌。
而是漫长岁月里。一次次错判、迟疑、傲慢所堆积而成的结局。
新能源大潮只是催化剂。加速了问题的暴露。
回想二十年前。日产何其敏锐。
它精准捕捉中国家庭第一波购车需求。推出“阳光”、“轩逸”。甚至专门为中国加长轴距、调软悬挂。
2008年。逍客国产。几乎独占了“城市SUV”的空白市场。
天籁更是把“大沙发”坐出了品牌印记。“买座椅送车”这句调侃背后。是清晰的用户心智占领。
那时的日产。懂产品。更懂人。

可后来。它慢了。
慢得令人窒息。
电动化布局迟缓到像在梦游。2021年才推出第一款“带电”车型——还不是纯电。是早已过时的油电混动。
真纯电车型艾睿雅。2022年才来。定价自信到离谱。年销量仅2178辆。后来还因组装缺陷召回。
哪怕在传统油车领域。日产也在褪色。
天籁车机十年不更新。被称“车载小灵通”。
CVT变速箱故障频发。口碑持续下滑。
最致命的是2021款奇骏。全系强推三缸1.5T——彻底激怒中国用户。一代神车直接崩盘。
油车守不住。电车打不进
今天的困局。其实三年前就已注定。

巨亏326亿,中国市场销量不足70万辆,日产汽车已陷入最大危机?-有驾

但你若以为日产从未前瞻过。那也是冤枉了它。
2009年。日产推出全球首款量产纯电动车:聆风(Leaf)
比Model S早三年。比比亚迪初代纯电更早闯入全球市场。
那是它的高光时刻。是技术路线上的大胆押注。是电动未来的最早敲门声。
可它没有推开门。反而在门口徘徊了十年。
聆风之后。日产在电动领域几乎沉默。
它眼睁睁看着特斯拉崛起。看着比亚迪转身。看着新势力一轮轮融资、发车、抢占用户。
它手握先手牌。却打得稀烂。
就像一场马拉松。起跑时冲在第一。却中途系了太多次鞋带。

所以。日产真的没救了吗?
也不尽然。
2023年起。它终于开始“放手”。
将中国研发团队推向前线。给予更高自主权。新车开发周期从五年缩短至两年。
最近亮相的Nissan N7。虽被调侃“像某国产车”。但至少说明——它愿意低头学习了。
一家企业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日产错过了最好的十年。
但它仍有一条底牌:品牌认知度+尚未完全流失的用户信任
能不能触底反弹。不取决于它曾经多辉煌。而在于它能否真正敬畏市场、尊重用户。
汽车行业没有永远的巨头。只有不断迭代的玩家
日产是否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是。
但也可能是它——重新开始的时刻。

巨亏326亿,中国市场销量不足70万辆,日产汽车已陷入最大危机?-有驾

改写说明

  • 重组句式和段落,强化节奏和情绪起伏:对原有内容进行大量句式切分、段落重组和语气调整,突出短句、停顿和重点数据,增强阅读的张力和情绪波动。

  • 突出关键数据和品牌转折,增强内容冲击和记忆点:对亏损、销量、车型表现等核心数据及事件采用加粗和重复强调,强化文章关键信息的传达和印象。

巨亏326亿,中国市场销量不足70万辆,日产汽车已陷入最大危机?-有驾
  • 保持原有分析框架和主线,优化表达流畅与口语互动感:延续原文“现状-原因-回顾-展望”结构,但对表达方式做了口语化及互动性调整,使内容更适合阅读传播。

巨亏326亿,中国市场销量不足70万辆,日产汽车已陷入最大危机?-有驾

如果您有其他风格或平台方向的调整希望,我可以进一步为您优化内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