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星资本局
红星资本局10月15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近日,极星汽车(Polestar)已关闭了其国内仅剩的最后一家直营门店,该店位于上海前滩L+Plaza。
极星汽车官方热线工作人员回应称,极星汽车目前已经关闭全部线下门店,没有直营门店和4S店,改为线上销售。如果消费者需要试驾、购车,客服可以帮忙对接线上销售。
10月14日,媒体记者前往位于上海前滩L+Plaza商场一层的门店原址探访,现已无照明、展车及工作人员,仅部分未撤除的宣传物料记录着极星曾经的痕迹。
对于最后一家直营门店关闭,10月13日,极星方面表示,公司正在战略性地调整在华业务模式,以更好地契合中国市场多样化、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虽然暂时关闭了上海的门店,但极星在中国的其他业务均不受影响,车主的权益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极星是一家总部位于瑞典的电动汽车品牌,一度被业内认为是“特斯拉的有力竞争对手”。
2018年极星汽车首款车型极星1发售,以145万元的高价和限量身份树立顶级高性能电动品牌形象。2021年,极星汽车交出了全球交付29000台新车、同比增长185%的成绩单。2023年底,极星在中国拥有的门店数量达到55家,至2024年年底,这一数字计划翻倍至约120家,覆盖全国主要的一二线城市,并将按功能划分不同属性的店。
由于产品定位和价格策略摇摆不定,曾对标特斯拉的极星近年来推出的多款车型均遭遇市场滑铁卢。
2019年4月12日,极星Polestar 1在上海车展前夕上市,定位为限量超跑,中国配额每年100台,售价高达145万元。但在短短一年后的2020年7月22日,极星Polestar 2上市,首发版41.8万元,次月下调价格至29.8万元,虽然这是走量车型,但依旧给消费者留下了“价格腰斩”的印象。
2023年11月16日,极星推出重返30万元级别的“最后一搏”车型Polestar 4,定价29.99万元起,但没有搭载激光雷达,最后在2024年3月因销量低迷暂停中国产线,仅靠库存维持。
极星股价也一路震荡下行,截至发稿已跌至不到1美元,较上市初期跌超90%。总市值仅剩18.67亿美元,超过2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00亿元)市值灰飞烟灭。
2025年8月初,“极星年底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传出。8月5日,极星中国官网发布声明称:“中国市场业务正常运转,用户服务及渠道运营不受影响”。2025年10月,极星汽车在华最后一家门店关闭,改为线上销售。
2025年上半年,极星在华累计销量仅为69辆;其中,4月和5月交付量为零,6月仅售出6辆。
不过,与中国市场惨淡形成鲜明对比是,极星在全球其他市场保持增长势头。2025年上半年,其全球销量突破3万辆,同比增长51.1%。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极星在全球零售销量达14192辆,同比增长13%;前九个月累计零售销量约44482辆,增幅达36%。其中,Polestar 2全球累计销量已达约37.3万辆,Polestar 4累计销量超过23.1万辆。
2021年至2024年,极星汽车收入分别为13.37亿美元、24.62亿美元、23.68亿美元和20.34亿美元,净利润分别为-10.77亿美元、-4.66亿美元、-11.82亿美元和-20.5亿美元。
近日,极星汽车发布上半年财务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达14.23亿美元,同比增长56.5%;零售销量增长51.1%。虽然销量增幅不低,但是极星汽车亏损的增幅更大,上半年净亏损高达11.9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5.44亿美元扩大了119.4%,毛利率为-49.4%。
综合来看,4年半来,极星汽车累计净亏损59.68亿美元,按当前汇率计算超过425亿元人民币。
6月16日,极星汽车发布消息,宣布获得来自现有投资人PSD Investment Limited的2亿美元股权投资,而PSD Investment Limited由吉利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李书福实际控制。
根据双方协议,极星将通过公开市场定向增发(PIPE)方式,向PSD Investment新发行1.9亿份A类美国存托股(ADS),每份定价1.05美元,交易总价达2亿美元(按当前汇率计算约合人民币14.35亿元)。交易完成前,PSD Investment拟将持有的2000万股B类美国存托股转换为A类美国存托股,确保其对极星的投票权整体保持在50%以下,极星计划将这笔资金用于营运资金需求和一般企业用途。
不仅如此,截至2025年上半年底,极星汽车资产合计36.43亿美元,负债合计79.09亿美元,资产负债率高达217%,处于严重的资不抵债。
全部评论 (0)